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一章 历史沿革(3)

第一章 历史沿革(3)

2025-03-31 02:11:25

四、汉朝时期的云南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

之后他做了几件大事:缩小相权、削去王国、改革兵制、专管盐铁,并初步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以法治国的政治制度;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以国家为本位的政治统治意识形态,并掌控了主流舆论,为士族和社会树立价值标准;废除了宗法制,建立了行政官僚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并制定了远大的外交战略,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眼界开阔,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的军队进入云南,设益州郡,下属24县。

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而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天的祥云县。

汉王朝的进入改变了原先该地部落相互对立和不相统属的状况,并给当时的云南地区注入了一些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

汉武帝还从内地派来大量汉族官兵进驻云南,其中一部分人就留居在了当地。

那时,朝廷为了开发西南蛮夷地区,急需大批士兵,但中原的汉族兵源不足,于是赦免了一批罪人,让他们到云南戍边屯垦。

这些人大多没有再返回原籍,成为西汉时期云南的汉族人口。

当时汉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东北和滇池地区,数量少,势力也比较弱小。

到了东汉时期,进入云南的汉族就比较多了,并开始成为地方上的实力人物,还出现了一些南中大姓,汉民族迁往云南的高潮由此发轫。

这一时期云南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和生产效率。

中原高超的冶炼技术进入云南,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当代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物,都显示出当时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

当时,云南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到处都是大群放牧的牛、马、羊等。

此外,汉武帝还派唐蒙带人扩建了秦国的五尺道,并改名为西南夷道。

修路时,为了避免千里运粮的难处,朝廷招募了很多内地汉族人到滇东北一带进行开垦种植。

同时,他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促进商贾和贸易往来,使云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缅甸、印度开展积极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五、初唐时期的云南时间又推移到唐朝初期,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在经过多次相互兼并后,形成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等六大部落,历史上称为六诏。

诏义为王或首领。

从地理位置看,越析诏在今云南宾川;浪穹诏在今洱源;邆赕诏在今洱源东南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东;蒙舍诏与蒙巂诏在今巍山北境。

其中,蒙舍诏位于诸诏之南,又称南诏。

六诏各有首领,互不臣属,常常兵刃相见,各诏百姓的生活都十分艰苦。

此时,唐王朝控制了金沙江以南地区,朝廷每年募兵数千前去镇守。

大臣司马成琛上任为泸南七镇,在这里驻扎了很多蜀兵,这些士兵大多扎根于此而未返回故乡。

洱海风光唐朝初年,唐王为了消除吐蕃在洱海地区的势力,开始有意识地扶植南诏,南诏很快臣服于唐朝。

开元十六年(728年),南诏王盛逻皮去世,他的儿子皮逻阁即位,成为南诏第四世王。

皮逻阁很有野心,一心想统一六诏,于是利用唐王朝的扶持兼并了与自己最近的蒙巂诏。

随着势力的扩大,此后他又相继兼并其他四诏,统一了六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