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也称泰族、老族或掸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自远古以来其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等地区。
在我国,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既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一、亚热带最懂得美的民族傣族人被认为是亚热带最懂得美的民族之一,因为他们人人爱好艺术,且个个能歌善舞。
傣族人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而且会在节日时展示自己美丽的服饰。
傣族人都擅长纺织,能织五色斑斓的彩锦,用这些材料做成的服装都十分华贵、艳丽。
西双版纳傣族女子的服饰基本是上衣下裙。
上衣多用自织的土布缝制,有的则用丝绸缝制,基本为对襟、小领、长袖,长度一般到腹部。
衣服上部常紧紧地贴在身上,腰部紧紧地拢在一起,这样就把女人婀娜的上部身材凸显出来。
下身一般配筒裙,颜色和衣服大体相同,材料多用彩锦或花布缝制。
西双版纳傣族女子都在头的后部梳一个发髻,髻上系上鲜花和塑料花串,或者插上金、银质顶端为花朵形的簪针。
傣族人很喜欢金子,认为它能避邪驱鬼,所以她们的扣饰常常镀上一层金色。
玉溪等地的傣族被称为花腰傣,主要是因为这里傣族女人衣服的腰部都装饰得色彩丰富而花哨。
花腰傣女人一般上身穿镶花边的黑色袖短衫,内穿镶有花边的紧身短背心。
短背心基本上是用蓝色土布或粉红色、草绿色锻子做成的,长度仅到乳房以下,而且衣服前面的下端还钉着一排闪亮的小银泡。
花腰傣女人下身一般穿镶有花边的黑筒裙,然后系小围腰,裹青布绑腿。
一些妇女还喜欢上身穿几件无袖短外衣,这些衣服一件比一件短,最外面的一件镶有银泡,并挂着银穗链,装饰着色彩鲜艳的花边。
然后下穿三四条筒裙,穿时呈横斜状,左高右低,再用彩带在腰上绕数道,这就是为人所称道的花腰。
这些女人有的在头顶束一个发盘,再缠一些银饰进行装饰;有的缠带花边的黑色高筒包头,包头上戴着遮面的精致竹笠;有的则在额前系一个头帕,上镶成排的三角形银泡。
傣族女人心灵手巧,都会织挎包。
这些挎包的图案极为丰富,制作也很精美,傣族姑娘往往在定亲时才把它拿出来送给自己的男朋友。
傣族人不但勤劳善良,而且热爱和追求美丽,在日常生活和穿衣打扮上处处显露出自己的爱美之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浪漫的色彩。
二、傣族宗教信仰傣家佛寺傣族人信奉佛教,在德宏和西双版纳等傣族人居住密集的地区,傣族群众基本上都信仰小乘佛教,而它对傣族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佛教开创以来是没有派系的,而后来的小乘佛教就是最初的佛教。
公元前485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一些教徒就把所听闻的诸法规定为佛法,此时佛教开始分裂为固守旧说的上座部(即小乘部)和修改旧说的大乘部两派。
后来,小乘佛教沿着南传路线,从恒河向印度南部传播,并把佛教的经文用巴利文记录下来,成为小乘佛经。
公元前3世纪,印度高僧在斯里兰卡传教,当时斯里兰卡国王大力发展佛教,很快这里就成为向东南亚各国传播小乘佛教的基地。
公元前后,小乘佛教传进缅甸,随后传入我国的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