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古代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的称呼,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此外,彝族的节日丰富多彩,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一、彝族宗教文化彝族的宗教文化比较复杂,而且带有历史和时代的发展痕迹。
据学者考证:最初,彝族人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他们信奉的神灵包括泽格兹(天神)、黑夺方(地神)、灵都塞(火神)、默谷罗(土地神)、本塞(山神)、倮塔兹(水神)、咪戛毫则(树神)、戈斗塞(火土神)、戈塞(门神)、图塞(财神)、阿谱笃慕(彝族先祖)等。
在民族早期,他们还有明显的图腾崇拜倾向。
例如:在彝族的九隆神话中,哀牢夷国王称自己是龙之子;鲁魁山彝族很多家族的图腾分别为豪(龙羊)、竜白勒(龙獐子)。
在他们心目中,龙不但是自己的先祖,还是水之源,因此彝族的很多村寨里都设有龙树,每逢天气干旱时,人们就会在这里祭龙求雨。
除了龙之外,彝族还特别崇拜虎,自命为虎族,彝语中的罗罗就是虎的意思。
古时候,彝族的祖先常受外族压迫,他们很想像老虎一样威猛,反抗敌人,因此很多人以虎为名。
男人称自己为罗罗颇,意思是公虎;女人自称为罗罗摩,意为母虎。
历史上彝族人建立的王国也带有罗字,如罗甸国等。
现在居住在哀牢山的彝族,每年都要供奉由巫师绘制的祖先画像,并称其为涅罗莫(母虎祖灵)。
在历史上,彝族的不同姓氏宗族还有各自信奉的图腾植物。
如:方姓以猪食槽为图腾;杨氏以岩羊杨、绵羊杨、山羊杨为图腾;李氏的图腾是老鸹花李和香芝麻李;普氏的图腾是石蚌普、细芽菜普、象牙筷普等。
彝族人在经历了自然神、图腾崇拜后,开始进入祖先崇拜阶段,因此彝族人家都供奉有宗祖牌位。
平甸、新化等地的彝族以马樱花树做祖宗灵牌。
他们认为人死了之后,灵魂是不会消失的,而且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灵魂进了阎王殿,一个灵魂住在坟里,一个灵魂在家保佑子孙。
所以,这里的人们用尖刀草做祖身,用马樱花树做手脚,用山竹做骨骼,然后涂上黄颜色,把它供于家中的灵台上,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时都要进行祭祀。
而且,在祭祖时还要念诵《祭祖经》。
道教、佛教等产生以后,彝族也开始有人信仰宗教。
明朝时,有不少人信佛,清朝时信奉道教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基督教传教士在一些彝族地区开设堂口传教,有一小部分当地的彝族人开始信教,后来又有新教和天主教逐渐进入彝族地区,少量群众开始加入信教组织。
建国前夕,很多外国牧师纷纷离开,这里的教会活动基本停止。
20世纪80年代后,彝族各地的基督教活动得以恢复,又有少数彝族人入教。
虽然彝族人中有部分人信奉宗教,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普遍存在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他们认为天、地、日、月、星、山、水、火是神的化身,所以每年都要进行祭祀。
而毕摩就是彝族祭祀活动的主持人,他熟知彝文,通晓史籍、典故和占卜,懂得天文、历法、医药等知识,精通各类彝族经书,而且会一些巫术,能主持各种祭仪,因此其社会地位较高,在社会上很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