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黑体拉巴打猎回来,肩上还扛着一头野牛和狗熊。
他放下猎物就与斯热阿比讲理,可是斯热阿比蛮不讲理,还先动了手。
两人扭打起来,一直打了三天三夜,最后斯热阿比败下阵来,变成一只猫头鹰飞到山上躲了起来。
各部落的人为了除掉这残害人间的妖魔,开始搜山寻找,后来妮璋阿芝发现了斯热阿比的藏身处,黑体拉巴连忙赶到杀死了他。
七天七夜之后,一只贪吃的乌鸦发现山上有许多白虫子,知道这是斯热阿比尸骨生出的蛆虫,就飞到天庭把这件事告诉了天神。
天神恩体古孜知道儿子死后很生气,为了惩罚人类,用妖术把蛆虫变成害虫。
一时间,遮天蔽日的蝗虫都来吃庄稼,黑体拉巴也无可奈何。
这时,妮璋阿芝找到一位老毕摩,他告诉妮璋阿芝要消灭蝗虫,就要用火把。
于是,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扎了很多蒿杆火把,烧了三天三夜,所有的蝗虫都被烧死了。
后来,天神恩体古孜用法力把劳累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痛不欲生,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为了满山的索玛花。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以后,彝族人为了纪念英雄黑体拉巴和妮璋阿芝,并祈求风调雨顺,都要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点燃用蒿杆扎成的火把和篝火驱邪除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彝家人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分为迎火、玩火、送火。
第一天是迎火,村寨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用酒肉迎接火神并祭祖。
夜幕降临时,人们在毕摩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并以击石取火的传统方式点燃圣火,然后毕摩诵经祭火。
诵经完毕,每家由老人从火塘里点火把,然后儿孙们接过火把在房前屋后和田边游走,以此驱除邪恶和灾难,最后再集聚在山坡上唱歌跳舞。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玩水,也叫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
这天早上,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砣砣肉和荞粑到火把节活动的场地参加活动,还要聚集起来进行赛马、摔跤、唱歌、选美、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
在这一天,彝族人还要进行选美比赛,年长的老人按照传说中英俊潇洒的黑体拉巴和美丽大方的妮璋阿芝的形象,选出美男子和美女。
傍晚,成千上万人拿着火把组成一条条火龙从四方涌到同一个地方,围着篝火尽情地跳舞唱歌,一直欢闹到深夜。
篝火快要熄灭时,男女青年就悄悄走进树丛弹月琴和口弦,互诉情思。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送火,也是火把节的尾声。
这天傍晚,人们手持火把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
毕摩念经向火神祈祷,祈求赐给这里的人们安康、幸福、丰收,此后整个火把节宣告结束。
十二、彝族插花节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也叫马缨花节。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古老的传说。
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大地,只有一对兄妹幸存,他们是躲在大葫芦里才幸免于难的。
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在洪水退去之后落到一根大树杈上。
一只老鹰从这里飞过,听到葫芦里有声音,就抓起来放到山顶,并把葫芦的腰给抓细了。
后来,一只耗子把葫芦啃了一个洞,顿时一束光芒照进葫芦里。
兄妹俩就顺着光亮从里面爬了出来。
一位老神仙告诉这对兄妹,为了使人类繁衍下去,他们要结为夫妻。
兄妹俩问:我们是同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呢?老神仙说为了人种的延续,他们一定要成亲。
兄妹二人为这件事情很为难,哥哥想出一个办法,他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如果香烟绕在了一起,我们就成亲。
结果香烟绕在了一起,可是妹妹却不肯成亲。
哥哥又说:我们各自在山头滚石头,如果石头能拢在一起,我们就成亲。
他们就这样办了,结果两块石头又合拢在一起。
最终在老神仙的劝说下,兄妹俩终于结成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