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一章 历史沿革(5)

第一章 历史沿革(5)

2025-03-31 02:11:25

高泰明遵守父命,将王位还给了段氏,立段正淳为皇帝,自己为相,同时恢复大理国号。

当段正淳禅位为僧后,其子正严(即段和誉)即位,在位近40年,其间勤理政事,国力较为鼎盛。

正严年老后,皇位由其子段正兴继承,没过多久,段正兴出家为僧,皇位由其子段智兴继承。

智兴信奉佛教,在位期间修了60多座佛寺。

他死后,其子智廉即位,但只当了4年皇帝就驾崩了,他的弟弟智祥即位后,广纳贤才,发展农业,国家更为繁荣强大。

此时,一些汉族人被渐渐夷化,且有大批汉族人从内地迁移到云南。

公元1244年,忽必烈率军攻打大理。

当大军到达今天的丽江时,忽必烈采纳姚枢等人的建议,下了止杀令,禁止屠城,同时派使者前去劝降。

大理相国高太祥坚决主张抵抗,并杀了使者。

皇帝段祥兴便派大将高禾出战,忽必烈没有实现占领大理的愿望。

1253年,段祥兴死,其子段子兴即位。

忽必烈再次率军进攻大理,大军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子兴背城出战,惨遭大败。

当年的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段子兴出逃。

次年春天,段子兴在宜良被俘虏,大理国灭亡。

大理国从创建到灭亡,历经316年和22位皇帝,其中共有9位皇帝在崇圣寺出家为僧,堪称皇帝出家人数最多的国家。

七、元朝时期的云南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攻破大理国,并抽调很多汉族军队来云南屯田戍守,主要分布在保山以东、红河以北的地区。

1267—1271年,忽必烈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这一时期,蒙宋战争已经展开,忽必烈开始攻打南宋,进行统一全国的作战。

蒙哥汗在攻宋时,命丧钓鱼城(四川合川),忽必烈在开平(内蒙古正兰旗)继汗位,为元世祖。

很快,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在和林(蒙古乌兰巴托西南的喀拉和林)称帝。

忽必烈为讨伐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但仍没有放松对云南的控制。

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和李璃之乱后,政权得以巩固,遂开始为灭宋做准备。

经过襄樊之战等众多战役,在灭宋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派赛典赤到云南,并于1276年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使它成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

从此,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赛典赤到云南后,在政治上改变了过去残酷屠杀的办法,注重改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在经济上制定合理的赋税,并积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最为突出的就是整治五百里滇池。

由于滇池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很多民工开凿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然后通过长江汇入大海。

这个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会干枯,又免除水患,使得滇池周围成为良田。

赛典赤任云南行政长官6年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于公元1280年病故于昆明,当地百姓长哭于街巷乡野。

公元1290年,忽必烈封皇长孙甘麻刺为云南梁王,并平定大理,建立云南行省,实现了南北大统一,结束了云南在历史上长期割据的状况,打破了疆界的地区壁垒,建立了驿站制度,吸引很多汉族商人来云南经商。

这些都促进了云南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大量蒙古人和汉人来到云南地区,与当地的彝族、白族、傣族、纳西族、哈尼族、独龙族、苗族和瑶族等民族不断融合、相互依存,促进了云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