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瑶族地区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而且花包大多都用红、黄、蓝、白四色布拼缝而成,里面装一些玉米。
在进行抛花包活动时,参加的人数不限,男女各为一方,每人都握2个花包,距离约3—5米,左手接右手抛,男女进行对掷。
参加的人比较多时,就如同满场飞舞的彩花一般。
在当地,许多未婚的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花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的。
五、瑶 族 盘 歌在瑶族,只要村寨来了客人,村里人就要和客人进行盘歌。
如果双方难以分出高下,就要从晚上盘到第二天天亮,有时甚至连着盘几个晚上。
瑶族人认为盘歌是在比试才智,所以能歌善唱的人才会受到尊重,不会唱的人就会受到冷落。
在进行盘歌时,如果客人赢了,主人就要盛情款待。
如果客人输了,会先接受主人的讥讽,然后才能受到热情的款待。
每逢节日和喜庆之时,瑶族人都要聚集在一起盘歌,这时漫山遍野都是对歌的人群,歌声此起彼伏,萦绕在山间和田野,气氛十分热闹。
瑶族的盘歌其实就是一问一答形式的对歌。
答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答的内容与问的相对应,这种歌大多表现在情歌对唱中;还有一种就是答对问进行解释。
盘歌讲究歌词,也讲究运腔,歌词一般都运用比兴手法。
从盘歌的歌腔角度来说,广泛存在于山歌中。
此外,它还存在于小调、劳动歌曲和礼仪歌曲中,特别是在姑娘出嫁前一天的歌唱中,许多歌都是以盘歌形式出现的。
六、瑶族干巴节每节农历三月初三,瑶族人都要举行传统佳节——干巴节。
为了过好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二月下旬,各瑶族村寨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一起商议节日活动的内容,然后各个村寨分头进行准备。
上山狩猎的村寨负责修理枪支、准备火药、做弓弩、打码子等;下河捕鱼的村寨则准备鱼网、鱼叉等器物。
到了干巴节这天,天刚蒙蒙亮时,上山围猎的村寨就组织成年男子手持火枪、弓弩,带上粑粑等食物上山围猎。
老年人和妇女则在家里制作各种饭食,宰杀鸡鸭,舂粑粑,准备好酒菜。
上山男子获得的野物一般都要拿回村寨进行分配,此时人人有份。
如果哪一个人没有猎得野物,就会被人们取笑,尤其被年轻的姑娘看不起。
因此,上山狩猎的男人总是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捕获野物满载而归。
下河捕鱼的人也要在黎明之前出发。
他们捕到的鱼虾也是按户进行分配,使全村人共享节日的欢乐。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祝贺,各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味扑鼻的花糯米饭,用当天的猎物或鱼美美地饱餐一顿。
大家通常会将食物或多或少都留下一部分,把它挂在火炉边烤成野味干,以便以后用它来招待客人。
男女青年则会围在火炉边,唱起动人的瑶族民歌。
在吃过饭后,村寨里的人就开始汇聚到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翩翩起舞,尽情享受劳动的欢乐,并彼此预祝来年谷物丰收。
七、瑶族扎巴节扎巴节场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瑶族人都要举行自己的传统节日——扎巴节。
所谓扎巴节其实就是一个择偶舞会,也是未婚年轻人的节日,这天已婚男女都要回避。
在这一天,未婚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都要早早地起床,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等三声竹笙响过后,小伙子和姑娘们就拿着黑伞或者花伞轻盈地步入晒谷坪。
竹笙再次吹过三声后,小伙子就打开手中的黑伞,姑娘则打开花伞,同跳扎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