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和小伙子一边熟练地跳扎巴舞,一边深情地用眼睛在众多男女中寻找着中意人。
如果男子看上了哪位姑娘,就会凑上前去轻唱自编的情歌:世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
如果姑娘没有看中这个小伙子,就会很有礼貌地报以歉意的微笑,接着向他轻鞠一躬转身离去。
如果她对小伙子有意思,就会随声应和唱道:世上男儿数不清,唯有阿哥最多情。
阿妹知哥情似火,愿与阿哥伴终身。
两人就这样一唱一和地进行交流,然后在伞的遮掩下柔情相视,互吐爱慕之情,并将伞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交换,到此也就算完成了择偶的过程。
最后两个人相互携手步出舞场,一双双、一对对地选择幽静的地方,依偎长谈,结成终身伴侣。
八、瑶族达努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彝族人都要过达努节。
达努节也称祖娘节或瑶年,相传这一天是瑶族始祖祖娘的生日,它是瑶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达努节的由来,在瑶族人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欢度节日的人们古时候,在万山之中有两座高大而对峙相望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得像一位武士;右边的叫密洛陀,很像一个温柔的姑娘。
每年这两座山都会互相移近一些,经过了九百九十九年之后,两座山最终融为一体。
有一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响起惊天动地的雷声,伴随着雷声山上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走出一个叫布洛西的高大男人和一个叫密洛陀的女人。
后来他俩结为夫妻,并生下了三个女儿。
多年后,密洛陀老了,头发全白了。
一天晚上,她对三个女儿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要自己去谋生了!第二天早上,大女儿就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种田,她就是汉族人的祖先;二女儿挑了一担书走出大山,她成为壮族的祖先;三女儿在山里种小米,并在此安居乐业,她就成为瑶族的祖先。
三女儿在山里辛勤地劳动,禾苗长得十分粗壮、籽粒饱满,可是快到收获的时候,庄稼全被野兽、老鼠和鸟雀吃光了。
三女儿很伤心,哭着回了家,密洛陀安慰女儿继续干下去,并给她一面铜鼓和一只猫。
第二年,三女儿的庄稼长得很好,鸟兽又来偷食,她按照母亲的吩咐,敲响铜鼓吓走了鸟兽,放出猫吃光了地里的老鼠。
这一年她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的这天,她带着丰盛的礼物回家向妈妈祝福,并庆贺丰收。
后来,瑶族人民为了纪念密洛陀,就把她的生日定为达努节。
每一年过节之前,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粑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
过节这一天,瑶族村寨的人们会把甜米酒和糯米粑粑祭献给祖娘,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则聚集在广场上,参加那里会举办的歌舞、武术、球赛等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瑶族人的铜鼓舞。
它是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每次出场都是两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其中一个男子敲着铜鼓,表演瑶族的传统舞蹈;另一个男伴在一边敲鼓为他伴奏;女的在铜鼓手后面做着扇凉的舞姿。
各组表演完之后,人们就向表演最好的鼓手敬酒,赐予鼓王的美名。
跳完铜鼓舞后,接着就是点燃冲天炮。
人们把做好的冲天炮在广场上摆上几十或上百个,男女老少同时点燃,看谁在同样的时间内点的冲天炮最多。
比赛时,周围的观众都屏住呼吸,仔细注视着点炮的人。
比赛结束后,人们会立即蜂拥到优胜者的面前,把他抬起来抛向天空。
之后,人们还要唱传世的密洛陀古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歌颂祖娘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