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之后,土司儿子更恨兴过了,于是想出一条毒计。
一天,他看兴过不在家,就派管家溜到兴过家,把一只猫扔到他打铁的炉子里。
然后管家就到处造谣说,兴过用火炉杀了动物,今后所有的铁匠就打不出锋利的刀,铁匠的炉子也会要废掉。
按照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人们要把兴过的炉子拆了,并把他绑起来丢到河里淹死,这样铁匠的炉火才能重新兴旺。
这天晚上,兴过回来不久就被无辜地处死了。
软诺知道兴过被害后,悲伤地大声哭喊,结果两座大山都被她哭崩塌了。
最后她决心死也要陪着兴过,于是就跳河自杀了。
第二天,这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被他们忠贞的爱情所感动,就把山里的花全采来撒到河里。
夜里,土司家的大院突然起火被烧成灰烬,远近的两个坝子也连在了一起。
人们为了纪念兴过和软诺,就把兴过住的坝子叫户撒,把软诺住的坝子叫腊撒,两个坝子连在一起就叫户腊撒。
后来,阿昌族的铁匠们为了纪念这位青年铁匠,就把打制的各种刀称为户撒刀。
阿昌族的户撒刀款式众多,且制作工艺独特,刀具质地精良、式样美观。
有些能工巧匠打造出的长刀,铁色锃亮,刚柔兼备,平时可柔韧弯曲系于腰间;在使用的时候,取出的刀具还可自然挺直,并可以削铁击石。
阿昌族人擅长制刀,也十分珍惜刀。
他们打造每一把刀时,都要进行精心装饰,使刀片、刀柄、刀鞘在外观上能融为有机的整体,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他们常常在刀柄和刀鞘上镌刻龙飞凤舞、猛虎长啸、飞燕迎春、东山日出等多种图案,既能使刀赏心悦目,也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六、阿昌族会街节会街节是阿昌族人的传统节日,在阿昌话中叫熬露。
一般在每年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是迎接佛祖回人间的日子。
据说在这一天,佛祖个打马(释迦牟尼)为了能使母亲上天,就返回人间念经三日,此时凡间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
阿昌族会街节时,人们必须耍青龙白象就是起源于此。
阿昌族视青龙和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会街节前,人们就会扎好质朴可爱的青龙、白象。
扎制青龙、白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阿昌族老艺人要先用木头做好架子,用草纸糊身子,用布做象鼻和龙头、龙尾,这样扎出的青龙和白象就很结实、轻巧、形象。
耍青龙和白象时,人就藏在龙身和象肚子里,专人负责扯动龙头、龙尾和象鼻,使青龙抬头、张嘴、闭嘴、摆尾,白象也能上下左右甩鼻子。
节日当天一早,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则身穿民族服装,大家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的青龙和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
主持节日的老人宣布节日开始后,鼓声和锣声交织成一片。
人们开始舞青龙和白象,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时而张嘴;白象则不断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憨厚的姿态引起人们的阵阵哄笑。
此时,姑娘们便围着青龙起舞,她们双脚跳跃挪动,身体波浪般起伏,边蹲边跳。
阿昌族男子则围着白象跳象脚鼓舞,他们一边敲一边舞,鼓声时缓时急、节奏分明,有时还伴有晃鼓、甩鼓、摆鼓等动作,人们欢乐的情绪很快就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