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一章 历史沿革(6)

第一章 历史沿革(6)

2025-03-31 02:11:25

八、明朝时期的云南元朝末年,政府政治黑暗,经济衰败,统治者横征暴敛,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终于导致元朝的灭亡。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

1381年,元朝梁王阿鲁温在云南造反,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带30万人马,分兵两路南下平定云南。

很快,他们就攻克昆明,杀死元朝梁王,在云南建立了明朝政权。

明军进入云南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明朝军队先在曲靖试行屯兵法,并初步取得了成功。

屯兵法因此在云南全面推广开来,后来进一步扩大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

军屯是明代采用的主要屯田形式,既可以戍卫边防,又能积蓄军粮。

当时云南地广人稀,明政府就把内地大量官兵派遣到云南屯田。

据历史资料统计:在洪武后期的十几年间,明朝调到云南进行屯兵的人数就达28万。

民屯主要是从内地招募农民,或者由部分流放边疆的罪犯来屯田。

商屯是指盐商为得到政府专卖食盐的许可,必须用粮食和政府交换,而送粮食到边疆地区费用高、成本大,商人的利就薄了。

于是,他们在内地招雇了一些农民直接到云南开荒种地,再把粮食就地交给当地政府,然后在内地领取食盐,这样也使大量汉族人口进入云南。

经过屯田,在明朝迁移到云南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超过境内其他民族的人口数量,且汉族移民在人数和规模上都胜过以前的各个朝代。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洪武时期云南有人口约26万,可是到了明后期的万历初年,云南全省人口就增长到150万。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还是汉族人大量迁入所致。

九、清朝时期的云南到了明朝末期,政府统治腐败,宦官当道,社稷岌岌可危。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杀。

随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在山海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

这时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拥护着流亡皇帝永历,将昆明作为复辟的基地。

清顺治16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率军进攻云南,永历帝及随员逃往缅甸,吴三桂因立下战功而被封为平西王,在云南开藩。

公元1662年,吴三桂把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从缅甸逮回,在昆明的金蝉寺将其绞死,导致南明王朝彻底覆灭。

吴三桂从此独据一方,统治云南达23年。

在统治云南期间,吴三桂图谋不轨,生活奢华,巧取强夺,不断增兵索饷,给云南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

1673年,鉴于各路藩王无视朝廷的做法,康熙皇帝决定撤藩。

于是,吴三桂联合尚可喜、耿精忠等藩王,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兵反清。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周,同年在衡阳病逝。

公元1681年,清军攻下昆明,云南割据的局面从此结束。

清代,政府继续在云南实行屯边制度,但此时进入云南的汉族人主要是来自四川、湖南的贫苦农民,他们来到此地是为了垦荒谋生。

汉族人的再次大量迁入,使云南的汉族人口又一次增多,人口从乾隆初期(公元1750年左右)的约200万人,增加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的约750万。

因此,清朝也是汉族人迁移进云南的一个高潮时期。

经过明清时期的大规模汉族迁徙活动,云南的民族组成已基本定型,形成了汉民族人口居多、其他民族广泛分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