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六章 哈尼族文化(2)

第六章 哈尼族文化(2)

2025-03-31 02:11:25

三、哈尼族开秧门每年春耕前,哈尼族所有的村寨都会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要举行一个古朴的仪式——开秧门,这是一个为迎接丰收而进行播种的节日。

哈尼族人对开秧门这个节日十分重视,在节前都要准备肉食酒菜、香烛黄纸到田边祭烧,祈求保佑丰收。

在过节这天,鸡刚叫完头遍,村寨里的人就开始做饭,家家户户一大早就吃黄饭和红蛋。

而且,人们也给牛吃一些黄饭团,表示和它同甘共苦。

据当地人说,只有这样做了,结出的稻谷才会颜色金黄、颗粒饱满。

人们吃完饭后,就要到田间举行隆重的开秧门仪式。

这时,他们都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来到村寨最大的一块水田边。

这块田的主人和主妇会拔下自家的第一把稻秧,然后请寨里一个年纪最大、威信最高,且很有劳动经验的人下田插下第一窝秧苗,祝贺秋季获得丰收。

据说第一窝秧是否成活,关系着稻谷能不能丰收。

老人插完后,大家就纷纷下田插秧苗。

按照哈尼族人的风俗,在开秧门这天,凡是从这块田边经过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外地的陌生人或者附近的熟人,主人都会很热情地拉着你的手,让你下田去参加集体插秧这一盛大的活动。

不管会不会插秧,只要客人能插上几支,主人就会非常高兴,因为这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四、哈尼族芒鼓舞芒鼓舞在哈尼语中称作鲁堵堵赊赊,意思是跳鼓舞,是云南哀牢山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哈尼族的祭龙活动。

相传在古代,哈尼族人居住的地方经常有虎豹出没,常常吞吃牲畜和人。

哈尼人没有办法抵御猛兽的攻击,只好请求神灵保佑。

他们认为龙有降虎伏豹的威力,于是就在正月属龙的日子设下祭坛,摆好祭品,跳起芒鼓舞,唱起祷告歌,祈求龙神保佑。

后来,这个活动世代相传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活动。

粗犷的芒鼓舞哈尼族的舞蹈大多与芒鼓有关,有的用芒鼓伴奏,有的用芒鼓作道具。

哈尼族人认为鼓是本民族和村落的标志,鼓声可以代替人向天神传递信息,鼓里放有五谷及象征人丁兴旺的草,所以只有在节日庆典、发生地震、日月蚀和战争时才能敲击。

跳芒鼓舞时,一般都是由几个壮小伙在一边有节奏地敲锣打鼓,其他人轮流跳舞。

舞蹈的动作多样并富有变化,动作还分为男式和女式,男式动作威武激昂,女式动作优美舒畅。

此外,芒鼓舞还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

这些舞蹈的动作基本相同,都是一只脚前伸,屈膝,脚尖点地,跳舞时往上提起,小腿弹动;另一只脚半蹲,臀下坐,双手上下交替,蹲下时手挨身体,掌心朝外,从胸前斜下至腰侧;起立时手臂稍开放,环至胸前,上身随手臂的舞动而扭动,臀部左右摆动。

有的舞蹈还用双手手背击鼓、后仰身击鼓和跳起后手背从抬起来的腿下击鼓等动作。

扭身和摆臀显示出粗犷和柔和。

身体的起伏也具有变化,起的时候多为轻拍,伏的时候多是重拍。

整个舞蹈表现出一种古老、深沉、质朴、粗犷的动律和风格。

五、哈尼族的蘑菇房奇特的蘑菇房哈尼族人在选择住址的时候,一般喜欢选择居住在向阳的山腰,并依山势来建造他们的村寨。

其村寨一般为几十户,多的可达数百户,村寨后是丛林,村前是层层延伸的梯田,距村寨不远处就是泉水井。

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朴实多变的景象,最有趣的是他们的房子都像一个个蘑菇,因此人们也称它为蘑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