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房是怎么建起来的呢?传说很久之前,哈尼族人全部住在山洞里,由于山高路陡,出门很不方便。
后来,哈尼族人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这里的山上到处都生长着个头很大的蘑菇。
它们不怕风吹雨打,一些蚂蚁和虫子也在它们下面做窝,于是哈尼族人就照着蘑菇的样子盖出了蘑菇房。
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形式多样,大多是土墙草顶楼房,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三部分构成。
房子以石子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为四个斜坡面,上面铺有茅草,少数用瓦覆盖。
房子分为上、中、下三层。
底层关牛马牲畜、堆放农具等;中层住人并存粮食;上层堆放杂物,并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
一些竹木结构的楼房还设有凉台,样子别具一格。
蘑菇房玲珑美观,使用效果很好,还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六、哈尼族姑娘节哈尼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四,都要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姑娘节。
姑娘节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寨里有一个长得像仙女一样的姑娘,名字叫悠玛。
后来,悠玛与村寨里一个英俊的青年猎人戛期相爱了。
在当时,哈尼族姑娘的婚姻是要父母和土司头人作主的。
悠玛的父母不同意两人的婚事,并把她许配给了土司残疾的儿子。
悠玛哀求父母也没有用,为此她很痛苦,于是决心以死来捍卫自己忠贞的爱情。
在农历二月初四这一天,悠玛一个人去山上砍柴,遇到了临村的3个姑娘。
悠玛向她们诉说了自己的遭遇,3个姑娘听完后都放声痛哭,原来她们也是到这里来躲避不幸婚姻的。
后来,4个姑娘一起在山顶上互诉苦衷,忘了砍柴和回家,她们越说越伤心,最后一起跳崖自尽。
这个悲剧的发生使哈尼族人认识到长辈不能干涉姑娘和小伙子的婚姻,应该尊重姑娘,让她们自己选择意中人。
为了告诫后人,哈尼族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为姑娘节,用节日的方式表示尊重妇女和婚姻自由。
现在,每到这一天的早晨,在天还比较黑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就要先挑回一担水,等天开始慢慢亮起来时,男人还要砍一捆柴回来。
然后,男人们就生火烧水,妇女也开始慢腾腾地起床,此时男人要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她。
接下来,男人们还要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则悠闲地坐在一边,要么指挥男人做这做那,要么聊天、做点针线活。
吃过午饭后,男人们就要急忙赶到寨中的公共场地去,因为按当地的习俗和说法,先到这里的人是勤劳者,后到的就是懒惰者。
这时,小伙子们要向情人借来女式的衣裤,把自己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并在欢快的弦乐伴奏声中跳舞。
傍晚时,他们又要赶紧回家做饭,继续服侍妇女到深夜。
七、哈尼族耶苦扎节耶苦扎是西双版纳哈尼族人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每年农历六月的牛日开始举行,为期3—5天。
传说远古时,哈尼族聚居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虫灾,这种虫的头上长着两只角。
它们先吃稻子叶,后吃谷粒和稻秆,田里的谷物很快就被吃光了。
很快,它们又把树叶吃光了。
它们还爬进哈尼族人居住的竹楼,啃食衣服和被子。
哈尼族人用竹棍打虫,虫子却越打越多;他们用水淹,虫子却会在水中游泳;用火烧,虫子就飞到天上去,火灭之后又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