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六章 哈尼族文化(5)

第六章 哈尼族文化(5)

2025-03-31 02:11:25

布孔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在一年中要过米索扎、卜马兔、苦扎扎等三个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中以米索扎节最为盛大,一般持续3—6天。

在节日快来临时,布孔的男女老少就换上了民族的节日盛装。

其中以姑娘们的服装最引人注目,她们藏青色的包头布上,有红绿丝线刺绣的花纹,鲜艳的红线则扎在头巾中。

她们穿的衣服胸前部分布满银泡,正中的地方还缀有一块象征着盛开白莲花的八角形银牌。

她们的腿上紧紧裹着藏青色的布,上面扎着毛线结成的红绒花。

在米索扎节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汤圆、舂粑粑。

吃过汤圆和粑粑后,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杀猪、杀鸡,准备过节的午餐。

吃过午饭,大家就来到村寨里的平坦场地,此时小伙子们上山砍来6根很粗的竹子做秋千。

接下来就是隆重的荡秋千仪式,主持这个仪式的人叫莫叭,由大家在村中推选一个儿孙满堂、勤劳简朴、年纪在60岁以上的老农担任,鳏寡孤独、好吃懒做的人不能当选。

荡秋千仪式开始后,莫叭端着一碗糯米做的3个白颜色和3个黑颜色的团子,口里念着里那施米黑衣巴等祝词,把黑团子丢进草地,表示辞去旧年;接下来再念里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词,表示盼望新年来临。

随后,全寨的壮年一起鸣火枪,青年一起敲芒鼓,莫叭双手把秋千推三下,然后男女老少就可以去荡秋千了,据说这样能消灾除难、长命百岁。

在节日的最后一天,莫叭又念一遍里那施米黑衣巴、里普述十喝色七拉的等祝词,把秋千绳向下推三下,用刀把它割断,表示节日就要完全结束了。

接下来,全村寨的小孩子们敲锣打鼓,到各家去祝贺节日。

在节日最后一天的晚上,全村寨的人在草坪上燃起篝火,大家拿出桌子,摆好酒肉、水果和其他食物,年青人跳阿拉楚扭鼓舞,有的则在一边唱民歌,老人们席地而坐观看年青人表演。

就这样,大家彻夜不眠,狂欢通宵。

十、哈尼族阿玛突哈尼族在农历二月属龙的日子,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阿玛突。

阿玛突又叫二月年,包括祭山、祭祖、祭社林等内容。

在阿玛突的第一天,哈尼族人要杀鸡祭外鬼,然后用竹签编成符抵御外鬼进入家中。

清晨时,全村的男女老少还要自动到井边去掏井,并除草扫地,然后由村寨里的魔巴或威望很高的部族长老,在井边杀一只白色的公鸡,祭祀水井之神。

祭祀完水井后,哈尼族人还要祭山。

这里的人认为水来自于山,山靠林养育,他们一般把水井建在树下。

到了中午,就要祭寨心塔。

它是建寨的最早地点,一般用泥土垒成后立于村寨的中央。

祭祀结束后,以寨心塔附近的人家为起始,每家准备一桌酒席,顺次序挨家挨户往下排,称街心酒宴。

村子里的男性都得参加这个宴会,以达到凝聚全寨人的作用。

宴会结束后,全寨的男人都得去祭树林。

树林在村子附近,村寨中的人不许动这个林子里的一草一木,女人则禁止进入。

在祭树林时,魔巴、族长、长老三人带领两个装扮成一男一女的小伙子,敲着锣,带着准备好的3个鹅卵石进行血祭树林。

这三个鹅卵石:一个用狗血染红,放在树根右侧,表示祭鬼;一个用本寨处女的经血染红,放于树根左侧,表示祭龙;一个用猪血染红,放于树正中的前方,用于祭社林和祖先。

装扮成一男一女的两个小伙子则代表童贞,站在树的两旁。

魔巴、族长、长老三人一边念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消灾灭难的咒语,一边向三块石头拜祭。

这样的祭祀活动一共进行7天。

这时候人们要停止一切生产和集市活动,此时如果有人来到了村寨,就必须等祭祀全部结束后才能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