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民国时期的云南民国时期,偏远的云南成了倒袁的重要根据地。
1911年10月30日,蔡锷将军在云南率众起义。
11月1日,起义军在五华山建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民国政府,蔡锷为都督,李根源为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总长,清朝对云南的统治(250多年)从此结束。
1913年10月,袁世凯迫使国会选举自己为民国大总统,1914年1月又将其余议员全部遣散,彻底解散了国会。
当年,他毁弃《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以主权换取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
随后,他让杨度等人鼓吹恢复帝制的好处,并上推戴书,极力让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接受了帝位,并宣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在袁世凯准备进行洪宪帝制时(1915年),云南已经举行了三次讨袁的秘密会议。
在会议上,以罗佩金等人为代表的反袁军官拟订出了反袁的军事计划。
罗佩金建议:将滇军一、二师编为一军,分三个梯团,以剿匪为名出其不意地占领四川,然后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
第三师帮助贵州独立,出师湖南,最后在武汉会师。
根据这个计划,云南做了军事动员,编组军队。
同年12月17日,李烈钧等人到达昆明,唐继尧再次召集军队将领开会,并在原有的计划上做出了增加兵力、筹划军费、补充军械、调遣军队等四项决定。
19日,蔡锷到达昆明,具体进行讨袁部署,在随后的两天又连续召开了第四、第五次军事会议,反复讨论了出兵计划。
但以唐继尧为首的云南军主张东进,通过贵州控制湖南,然后进军中原;李烈钧主张先攻取两广;蔡锷的主张则和以前的军事计划一致。
三人多番商议,依然各持己见。
但当时形势紧迫,梁启超又催促尽快宣布起义,三人最后才匆匆确定了向四川、湖南、广西出师的计划。
1915年12月23日夜,要求中央除掉帝制的电报发出,并限袁世凯25日10时前答复。
24日,唐继尧任命军官,并发放军械准备出征。
到了25日,袁世凯没有答复,唐继尧、蔡锷、戴戡等人联名发出通电,将袁世凯称为背叛民国的罪人,宣布讨伐袁世凯,同时还宣布云南从即日起独立。
12月27日,唐继尧等人发布讨袁檄文,宣布护国军是为全体国民出力,拥护共和国体,同时还通告英、德、法、俄、日等国驻华公使,如果各国帮助袁政府,护国军必将采取措施。
此后,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蔡锷率领第一军共9000人攻打四川,李烈钧率第二军攻打广西,唐继尧率第三军攻打贵州和湖南。
此时,袁世凯命驻扎岳阳的第三师师长曹锟、第七师师长张敬尧、驻江西的第六师师长马继增,分别向四川、湘西进军,准备攻打云南。
三支人马以曹锟为总司令,负责组织前方作战。
1916年1月,护国军在新场与袁军交战,袁军溃败,护国军相继占领了燕子坡、黄坡耳、捧印村等要地,并很快攻占叙州。
这时四川将军陈宦带兵反攻叙州,护国军顽强抵抗,最终击败敌军。
2月14日,袁军精锐吴佩孚部猛攻护国军的刘存厚师,遭到工兵营的顽强防守。
18日,袁军再次进攻,护国军顽强作战,适逢天降大雨,袁军只得撤兵回守。
2月23日,蔡锷赶到前线发动反击,由于袁军兵力很多,护国军没能攻破其正面阵地,而且伤亡惨重。
无奈之下,蔡锷决定暂时退军。
经过休整,护国军的兵力和士气有所恢复,袁军因后援不继而士气低落,并出现了弹药和粮食短缺,蔡锷趁机全线反击。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在梁启超等人的游说下,宣布广西独立。
随后,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袁军大败。
1916年4月,广东、浙江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迫于形势,宣布取消帝制,双方停战。
4月16日,冯国璋劝袁世凯退位。
5月8日,南方各独立省份在广东推黎元洪为总统,唐继尧为抚军长,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同时逼迫袁世凯交出政权。
随后,四川、湖南也宣布独立。
6月6日,袁世凯因病去世。
7月25日,革命党人宣布停止军事行动,护国战争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