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七章 白族文化(6)

第七章 白族文化(6)

2025-03-31 02:11:25

三出首唱毕,第二阶段就由大家轮唱。

轮唱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唱滇戏、白族调、一字腔、吹吹腔。

至于这些唱词大多都是照搬照套,所唱的内容也是喜庆吉祥和欢乐风趣的传统唱段,如: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缘相合,夫妻和好比蜜甜。

即兴创作的内容大多围绕祝愿新婚夫妇互敬互爱、兴家立业、白头到老,说一些祝愿的吉祥话。

比如在结婚的时候唱:山上蝴蝶对对飞,河中鱼儿双双游,人间佳人配成偶,永远不分手。

不学霜露一清早,要学松柏久年青,男耕女织勤劳动,发财致富靠双手。

在本主庙会上祈祷唱:国泰民安迎本主,天赐良机吉昌久,祈求风调和雨顺,保得粮食大丰收。

在盖房子的时候唱:紫气东来气象新,上梁竖柱闹五更,千秋大业从今起,今后更上一层楼。

栋宇维新重后裔,芝兰挺秀耀后人,堂开端日金莺鸣,春风玉燕带喜来。

如果是办喜事、竖新房、祝寿,唱的这些戏就叫喜庆戏。

天黑下来的时候,吹奏者和唱板凳戏的民间艺人坐在长桌前,主人摆好一长排桌子,上面摆满丰盛的糖果和烟酒,供唱戏者享用。

当《迎宾调》、《仙家乐》等白族乐曲吹响后,村里的乡亲们就会前来听艺人唱戏。

白族人办丧事时,也会邀民间艺人来唱戏,这时候唱的都是伤情戏。

如果是老人病故,大多唱当地的《五更曲》、《灵前哭父(母)》等曲目。

唱词以白语为主,用唢呐伴奏,使用或高亢嘶裂,或如泣如诉,充满无限悲哀气氛的白族吹吹腔的哭板,以此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惋惜和惦念,让后人不忘父母深恩。

九、白 族 门 楼自古以来,白族人就从事水稻生产,因此也是定居生活的民族之一。

而且,白族人很注重居住条件,当时在一些地方就有这样的俗语: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茅草房,油香香。

意思是说,白族人节衣缩食,建造结实舒适的住房;客籍人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但是在吃饭的问题上却毫不马虎。

白族民居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风格上来说,与中原地区的民居建筑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又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白族四合院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在地理上形成依山傍水的特点。

它们的平面布局一般为: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等。

白族的普通民居大多是两层,都有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他们把木雕多用于房屋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分,多是一些栩栩如生、造型千变万化的卷草、飞龙、蝙蝠、玉兔等动植物图案。

白族建筑最气派的要数门楼,当地人十分重视门楼建筑。

他们通常采用中原殿阁的造型,飞檐串角,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

除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是木结构之外,其他都采用砖瓦结构。

木质部分凿榫卯眼结合紧密,它们和砖瓦部分错落有致,形成了精巧严谨的格局。

花枋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支承挑檐、纵横交错、结构严密、造型简洁大方,给人以均衡对称又美观的感觉。

在门楼的装饰上,他们通常采用彩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的艺术图案,显得富丽堂皇、雄浑稳重,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