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七章 白族文化(8)

第七章 白族文化(8)

2025-03-31 02:11:25

这天晚上的青年集会,从明月初起一直进行到天亮,刚刚认识的情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剑湖。

据当地的白族老人说,剑湖一带的青年集会从明朝时就开始了,体现出白族青年追求自由和幸福爱情的情怀。

十二、白族耍海会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不少高原湖泊,当地人称其为海子。

居住在这些湖泊周围的白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与海有关的民族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就是白族耍海会。

耍海会又叫捞尸会。

关于这个节日有两个传说故事:一个是流传于邓川到喜洲一带的故事。

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打捞南诏时期投入猕苴河殉节的柏洁夫人。

柏洁夫人又名为慈善夫人,是六诏之一的邆赕诏的第一夫人。

当时在六诏之中,处于最南端的蒙舍诏从细奴逻开始,得到了大唐的支持而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第四代王皮逻阁,他想兼并其他五诏,据说皮逻阁让人在山上建了一座楼,并给五诏送去请柬,请他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来祭祖先,而且说谁要违抗了命令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五诏的大王们明知这是鸿门宴,但慑于皮逻阁的威势也只好前去。

皮逻阁把他们请到楼上举行宴会,并把这五个人灌得烂醉,然后自己悄悄溜下楼去,还用祭祖的纸钱把楼点燃。

不一会儿,整座楼就燃起了熊熊烈火,且此楼早已经被弓箭手包围,结果五位诏主都被活活烧死。

后来,皮逻阁派人把他们的夫人们接来,说这是一场意外火灾造成的悲剧。

这些夫人在废墟中寻找丈夫的尸骸,但一切忙碌都是徒劳的,这五个人早已经被烧得难以辨认。

只有慈善夫人用双手刨开废墟,凭一只铁镯认出丈夫的残骸。

原来慈善夫人事先知道丈夫这次前去凶多吉少,所以她在百般劝说无效后就让丈夫戴了一只铁镯。

皮逻阁知道这件事情后大为感动,不禁喜欢上了这个妇人,要娶她为妃。

慈善夫人假意答应,但是要求安葬完丈夫并守孝百日之后再与皮逻阁完婚。

慈善夫人回去后,安葬好丈夫,立即准备兵马积极备战,抵御皮逻阁的攻打。

最终,在兵尽粮绝的情况下,慈善夫人投湖自尽。

后来,皮逻阁统一了六诏,仍不能忘怀慈善夫人,于是就加封她为柏洁圣妃。

慈善夫人死后,很多人就到湖上打捞她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化为捞尸会。

另一个传说则流传于大理、下关一带,相传这个节日是为纪念打捞南诏时期除蟒救民葬身海底的英雄段赤诚。

南诏国时期,大理的小岭峰脚下有一个绿桃村,村里住着一个靠割草过活的姑娘。

一个下雨的早上,姑娘割了很多草,背到河边去洗泥,忽然看见顺水漂下来一个小碗大的桃子,于是她就把桃子捞起来吃了,结果却怀孕了。

这个姑娘怀了13个月的孕,在七月二十三日清早于山坡上生下一个男孩,小孩后来取名为段赤诚。

姑娘很疼爱孩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坚持把孩子抚养大。

段赤诚小时候跟着母亲割草,长大后当了石工,在苍山脚下干活。

长期的锻炼使得他两臂有千斤之力,并成为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一年,马耳峰来了一条巨蟒,经常危害这里的乡亲。

众人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它一摆尾就可以把树木扫断。

一些上山干活或去山中拜佛的人,常常被蟒蛇吞吃。

段赤诚知道这件事情后,为了除去蟒蛇,就请来几个铁匠打制了许多钢刀,然后把刀绑在身上,手持宝剑去与大蟒搏斗。

他和蟒蛇打得难解难分,最终到了一个湖边。

这时巨蟒张开大口,把段赤诚吸进了肚子。

可是他身上绑的刀很锋利,穿破了蟒腹,大蟒就这样被杀死了。

人们为了找到他的尸体,划着船在湖里打捞,最后把他葬在了宝林村,用蟒蛇的骨灰拌泥烧砖,修建了一座名叫它骨塔的纪念塔,而这个节日就起源于当时人们在湖上打捞尸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