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八章 苗族文化(4)

第八章 苗族文化(4)

2025-03-31 02:11:25

在每年春节的月贺中,男女青年都要进行抬官人表演。

这天一大早,他们就带着数十或数百人的歌队、戏班子和芦笙队,浩浩荡荡地到另一个寨子去作客,这个村寨的人则杀猪宰羊盛情接待。

月贺时,这些人要演唱嘎劳戏,还要到各家各户唱嘎琵琶歌,持续3—5天后就可以进行最后的好戏——抬官人了。

官人是由村寨里的一个青年所饰,他乘四人抬的滑杆,在众多青年的前呼后拥之下显得非常威风,官气十足。

这个官人一直不说话,在快要进寨时就派四到五人抹成花脸,前往村寨报信。

信用红纸写成,贴于一块木牌上,上面写着:悉贵寨春节,本官前来祝贺。

寨老大人福安,某某寨赖食官,某年某月某日。

寨老得到报信后,马上带领村寨男女到寨口迎接。

三声炮响之后,官人的队伍在芦笙声中进入村寨。

官人前面是几个人鸣锣开道,然后是持矛、戟、枪、剑的仪仗和护卫,官人和官夫人紧随其后。

官人的后面是他的随从,他们均奇形怪状:有的饰传说中的魔鬼;有的饰远古的原始人;有的饰蒙面大盗;有的饰匪兵或乞丐等等。

官人途经寨子的鼓楼歌坪,要绕鼓楼三圈,这时村里的良民百姓就开始吹芦笙鸣炮,为其斟茶送水。

官人饮完茶后,就赠送一个大红包表示谢意。

他们继续前行,又会遇上扮褴褛的人拦路,向官人和官夫人索要钱财,官人只好用钱打发他走。

当官人走到鼓楼前,很多姑娘就以歌拦路,向他要钱。

姑娘唱道:哪里来的贵官人,真是一身富贵像。

见着百姓散钱财,哪有官人不救民……姑娘们每唱完一首歌,官人就将钱递出,直到递完为止。

这时,官人的随从来到歌坪,开始尽情耍闹,逗大家发笑。

他们摹拟古代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活动,表演捉鱼、打粑粑、挖地、赶牛、用竹子夹吃生鱼和吹芦笙跳舞等动作。

他们用可笑的面目、滑稽的动作上演一出出闹剧,使在场的群众捧腹大笑。

官人队伍的最后面是一批衣着整齐、头戴银饰、插着鸡羽的苗家姑娘。

她们右手撑布伞,左手提着盛放米花、糯米粑粑等食品的竹篮。

走进歌坪后,她们就把篮子里的东西依次赠给寨老和正在表演的人们,表示对他们的慰问和祝贺之情。

姑娘把食物赠完后,这些搞笑的随从也就收场了,村寨里吹笙鸣炮欢送他们至寨口。

此时,抬官人活动才算结束。

苗家人进行抬官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增添春节的欢乐气氛。

再有就是增进苗族村寨之间的团结,加深男女青年之间相互了解,帮助他们加强沟通、建立感情。

六、传统技艺跳三桩欢乐的苗族姑娘在云南玉溪市二月二传统戏会上,苗族人都要表演传统技艺跳三桩。

跳三桩又叫芦笙舞或跳芦笙。

在表演中,人们把芦笙、木桩、铁锅、尖刀、瓷碗等物品巧妙地融合起来,观者不但可以看到吹芦笙的人表演滚锅、滚刀、顶碗,还可以欣赏到走木桩的绝技。

跳三桩是流传于苗族地区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活动,每逢过节或婚丧嫁娶,苗族人要都吹一段芦笙,并结合曲调跳舞,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

很早以前,跳芦笙舞时就有一些翻滚、大跨步等动作,手中的芦笙曲调不停,声音不断。

在一些地方的芦笙舞中,还有吹芦笙踢脚的较量,一些年轻人一边吹芦笙一边伺机伸脚踢对方,如果谁被踢倒谁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