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箫有1米多长,是用直径3—4厘米的竹管制成的。
其中间无节,两端通透,并且上粗下细。
管首的地方斜向削去后部,使它成为一个半弧形,把所剩的前侧管壁顺着竹纹向下破为两层,然后把中间两旁夹一些细竹篾,并用线绳把它扎牢,再涂一层蜂蜡,使之形成一个长4厘米、宽05厘米的进气孔道。
在距离吹口15厘米的气道上,凿穿管壁制作一个圆形的发音孔,然后在孔下方的两层管壁间夹一片薄竹片做分气阀。
箫管的正面下方有4个圆形、直径为05厘米的按音孔,第四孔距吹口40厘米,其余的音孔间距为9—10厘米。
太平箫因流传地区不同,在管身长短、气道制作和音孔开列上也有差别。
管身最短者约60厘米,长者可达100厘米。
部分萧的进气孔道并没有破开管壁,而是削平外壁,上面盖一块薄竹片,两旁垫以竹篾,外面扎一些线绳。
有些萧在正面开第一和第三个按音孔,在背面开第二和第四个孔;而另外一些萧则在正面开第二和第四孔,左侧开第三孔,右侧开第一孔,而且孔距和音位也不相同。
演奏太平箫时多采用坐姿,管身斜置,下端管口放在右脚的一边。
两手伸直按孔,左手拇指、中指按上面的两个音孔,即一孔、二孔;右手拇指、中指按下面的两个音孔,即三孔、四孔。
下唇堵住上端管口,嘴含住吹口,气流从气道进入后,激发音孔下端分气阀,使管内气柱振动发音。
它的音色与洞箫很相似,声音柔和而深沉,所以常常被用来演奏委婉抒情、忧郁伤感的曲调。
目前,苗族地区能演奏太平箫的艺人已经很少,一些古代传下来的乐曲已流失殆尽。
目前,收集整理的传统乐曲曲调只有《孤儿调》、《散心调》、《情歌调》和《古歌调》4首。
九、苗 族 爬 竿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斗牛、斗狗、踢毽子、秋千、踩鸡蛋、互蹬、穿针赛跑和爬竿等,云南苗族在农历立秋这一天要打秋千,苗族人称之为赶秋。
这一天,苗族青年在打秋千中,看谁荡得最高、最刺激。
踩鸡蛋活动是把3个鸡蛋放在地上,表演者在由鸡蛋组成的三角形阵地上走过去,而且要一边走一边吹芦笙。
互蹬是两人一组,在进行比赛时,相互握紧双手,看准对方的臀部和大腿用力蹬去,对方则左躲右闪。
在比赛中谁要是被踢中了大腿和臀部或者跌倒了,那么他在比赛中输了。
穿针赛跑是苗家姑娘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每组在进行比赛时先要排成一字型,裁判发给每人几根针和一根棉纱线。
起跑令发出后,参赛者要在规定的距离内把线穿进针眼里,谁完成了穿针并最先到达终点谁就获胜。
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最有趣味的就是爬竿了。
爬竿也叫爬花杆,是苗族人在跳坡节上举行的一项趣味民间传统体育比赛活动。
所谓花杆,就是在一根立着的木杆上挂上酒、肉等物品。
比赛之前,村寨的人要选好日子,把彩杆竖好,并把竿顶上的酒、肉、糯米粽粑等固定好。
进行比赛时,附近会有很多苗家男青年来爬竿。
爬竿时只能用双手,而且要保证身体和脚不能挨在竿上。
爬到竿顶后,就可以打开壶盖喝上一口酒,然后用嘴咬住挂肉和粽粑的绳子及酒壶的飘带,身体倒立着顺竿往下滑。
下滑时,谁最先到达地面并没掉一样东西,谁就是获胜者。
以前,村寨的族长还要在当天设宴招待获胜者。
他会让小伙子拿自己事先备好的围巾,到场子四周找那些前来观看比赛的姑娘,然后把围巾和姑娘们的围巾合对,如果分毫不差的话,这个姑娘就会成为他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