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八章 苗族文化(9)

第八章 苗族文化(9)

2025-03-31 02:11:25

十一、苗族串山会云南大理州永平县的苗族群众,在每年的正月初三都要举行传统的串山会。

因为早年居住在永平的苗族人主要以狩猎为生,男人上山打猎时经常要从这一座山赶到另一座山,渐渐形成串山这种群众性集会活动。

芦笙舞苗族串山会上所举行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狗、踢毽子、跳芦笙舞等。

在斗牛活动中,很多牛被放在一起争斗,一直斗到场上只有一头牛时,这头取胜的牛就被称为牛王。

此时,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上草场给它戴花,然后牛的主人牵着牛依次接受乡亲们的祝贺。

在串山会上还有踢毽子比赛,所踢的毽子是用包谷壳扎成的,能踢得很远。

在所有活动中,最吸引人们的就是跳芦笙舞。

永平苗族人制作的芦笙有5种,一般长的可达近2米,短的也有1—2尺。

谁家的孩子出生后,亲友就要来送贺礼,而他们的礼物大多都是芦笙。

这个男孩长大之后,首先要学的也是吹芦笙,所以永平苗族人不管是外出劳动还是上山打猎,都吹着芦笙。

一般在串山会的当天晚上才跳芦笙舞,这时全场燃起一堆堆篝火,篝火旁摆着很多坛苗家人自酿的包谷酒,坛口上常常插着几根吸酒的芦苇秆。

到时,芦笙吹响后,村寨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开始围着这些酒坛起舞。

随着音乐的变化,跳舞的队形也随之变化。

每个跳舞者的右手都伸到肩后,让后面的跳舞者拉着,这个动作表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下了友谊的疙瘩。

随后,芦笙乐曲发生变化,跳舞者就开始依次叉花,表示解开了这个疙瘩。

舞蹈结束后,所有的人都走到酒坛前,用芦苇杆吸酒,以此来表示和睦团结。

然后,人们接着重复上面的舞蹈,一直跳到第二天清晨。

十二、苗族斗牛会云南很多苗族聚居的地区在农历八月十五都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喜庆节日——斗牛节。

在这节日到来之前,参赛的人们就开始为自家的牛补充营养,并收拾得十分干净漂亮。

斗牛的会场一般选择在四周有茂密森林的草地上。

到了比赛的日子,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唱着山歌,参赛者则牵着斗牛蜂拥而来。

激烈的斗牛场景比赛开始后,参赛的人把自家的斗牛一齐放进斗牛场。

一时间,几十条斗牛开始在场地上相互寻找对手,开始顶斗。

在顶斗过程中,斗败者拔腿就跑,而取胜者还在后面紧紧猛追。

直到这头牛逃出场地,取胜的牛才神气十足地返回斗场,继续寻找其他对手争斗。

经过第一回合的争斗后,很多失败者逃走了,留下来的胜者再一次展开争斗。

同样,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失败者又逃走了。

通过多轮淘汰,直到剩下最后两头牛,它们之间将进行最精彩的对决。

坚持到最后的这两头牛,它们的体力和实力相当,争斗起来非常激烈。

有时最后的决赛能一直斗数小时还难以分出胜负。

在这场最后的较量中,它们不仅要比力气,还要比斗技。

它们互相寻找对方的薄弱处和致命处,勇猛冲杀。

此时,只听到两对牛角互相碰击的声音,看到它们极力争斗时爆起的肌肉。

有时两头牛的争斗会一直持续到傍晚,其中一头牛才败下阵来。

这时,得胜的牛昂首站在场中。

比赛的主持人给它戴上大红花,主人则牵着它绕场一周。

观众纷纷给它喂染红的鸡蛋和节日的饭菜,并向它撒去很多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