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八章 苗族文化(12)

第八章 苗族文化(12)

2025-03-31 02:11:25

一年后的春天,望坚来梅福家里作帮工,梅福想和心上人说说话。

这时正好她家死了一头牛,于是她就在夜里把牛皮披在身上装成一头牛。

天亮之后,望坚赶着牛出工,等到了田里,一头牛突然跑了,望坚就在后面不停地追。

追到一个山坡后,这头牛终于停住了。

望坚走近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上人梅福。

两人长久未见,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他俩手拉手在山坡上漫步,唱了很多首表达自己心声的情歌。

他们在山上唱了一天一夜,歌声传遍整个山寨,感动了所有人。

第二天,寨子里的青年男女都来到这个山坡,各自寻找心上人对歌。

梅福的爹妈知道这件事后,派来很多家丁用扁担把梅福和望坚给活活打死。

这对情侣死后,其他青年男女还在每年的四月初八爬到山上唱情歌,一方面表示对这对坚贞情侣的怀念,一方面为自己寻觅心上人。

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爬山节。

爬山节这天,苗族青年男女都会成群结队来到附近山坡上谈情对歌,为自己找心上人。

现在的节日除了男女青年进行爬山和对歌活动外,还增加了斗雀、赛马、篮球赛、拔河等体育活动。

十五、清水江畔的龙舟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苗族人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汇集到清水江边欢度为期四天的龙舟节。

苗族的龙舟节历史悠久,清初学者徐家干在《苗疆闻见录》中就曾这样写道:五苗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之处。

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安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由此可见,龙舟节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

据说在很久以前,清水江边住着一个苗族渔夫,名字叫保,他的独子叫九宝。

一天,他和儿子去打鱼,突然从河里跃出一条龙把九宝拖进水里。

保潜水入洞救儿子时,龙已经把他的儿子杀死。

保很愤怒,找来火镰和火草再次潜入龙洞,放火把龙烧死后,天上下起滂沱大雨,九天九夜没有停止,所有人都很担心。

当时,村里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去江边洗衣,孩子拿着捶衣棒在水里划来划去地玩,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他就这样喊着喊着,雨停了,天上的乌云开始消散,久违的太阳也出来了。

后来,被烧死的恶龙浮到水面,附近的村寨都争先恐后到江边分龙肉。

当天晚上,恶龙给大家托梦说:你们只要照着我的样子用杉树做一个身躯,在清水江上划几天,我就能兴云作雨,使你们雨水充足、五谷丰登。

这个梦传开后,人们开始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

但此时正值农忙时期,大家互相协商后改在五月二十划船,龙舟节就这样流传至今。

在划龙舟的四天中,苗族的村寨每天要蒸一甑糯米饭,并准备好米酒、肉、鱼、鸭等食品,专门供给划龙舟的人食用。

龙舟里吃饭的人都不能用筷子,必须用手来抓。

比赛前,最禁忌的是女人上龙舟,据说这样会翻船。

所用的龙舟一般长7丈,宽3尺,由3根挖成槽形的杉树捆扎而成。

龙舟的中间是母船,长7丈;两侧为子船,各长5丈。

龙头和龙颈由7尺长的水柳木雕成,上面涂有金、银、红、绿、白5种颜色。

龙头上有炯炯有神的龙眼、含着活珠的龙嘴、长长的龙须和昂首向天的龙角。

一些制作很讲究的龙舟,龙身上还在彩鳞上嵌有很多小镜片。

龙舟的组成人员有鼓头、锣手和水手。

鼓头是龙舟中的主角,在苗族村寨中很受大家尊敬。

他身穿布长衫,外套镶有黑边的红色或青色背心,头戴宽边麦草帽。

鼓头在比赛中要背靠着龙头,面向水手,按节拍击鼓,从而协调水手划行的速度和节奏。

划龙舟结束后,大家要先选出第二年的鼓头人选,并将鼓和龙头一并送到他家。

新鼓头接鼓时,要款待送鼓的人。

锣手就是打锣的人,他坐在离鼓头1米左右的地方,由小男孩装扮成女孩形象,佩带着银项圈和精美的银饰衣,和着鼓声敲铜锣。

龙舟上的水手共有38名,他们都由寨子里的壮小伙担当。

这些人分别站在母船和子船上,龙头一个人撑槁,母船尾巴上站着5个人,其中一个人掌握船行的方向,并发出调节水手划船速度的号令。

每个子船被分为4段,每段站有4名水手。

他们每人手持一根5尺长的木桨,穿紫青色土布短衫和丹士林布裤子,腰上扎着嵌有银扣的腰带,头戴马尾斗笠,帽沿上还插着3片银片。

五月二十四日这天,各村寨的龙舟就汇拢在清水江边。

这时江两岸的人会赶到江边,燃放鞭炮迎接他们,还要为龙头挂彩绸,并送上鸡、鸭、鹅、猪、羊等物,这些东西一般挂在龙须上或放在母船的船槽里。

龙头上彩绸和礼物越多,说明这个队伍越受人喜爱,鼓头越受人敬重。

比赛开始时,用土炮发出比赛的信号,这时只见江上的龙舟如同离弦之箭,几十条桨掀起一片片浪花,两岸的锣鼓声和呐喊助威声雷动。

在龙舟节上,除龙舟赛外,还有球赛、图片展览、赛马、斗牛、斗鸟、对歌等活动,平坦的地方还进行物资交流。

傍晚时,还要进行对歌活动,成群的男女青年高声对唱情歌,江边很快成为歌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