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九章 傈僳族文化(2)

第九章 傈僳族文化(2)

2025-03-31 02:11:25

三、傈僳族马古口弦在傈僳语中称马古,是傈僳族的传统器乐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簧。

据史籍文献记载,从先秦到晋代,簧就是贵族使用的高雅乐器,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很盛行。

在公元4世纪末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簧已经非常流行了。

元代以后,簧在内地逐渐失传,但在边疆地区仍相当流行,傈僳族人从簧中派生出了口弦。

根据材料的不同,口弦分竹制口弦和金属口弦两种;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片弦和多片弦;根据演奏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手指弹拨弦和用丝线抻动弦。

傈僳族的口弦长15厘米,宽1厘米,一般用坚硬的楠竹片制成,即用锋利的刀子刻薄竹片,然后在口弦的中间刻一道沟,中间放一块簧片。

簧片的首部宽大而薄,朝向柄端,中部窄而厚。

簧舌的两侧削成斜面,根部较薄,与片头处相连。

弹动片头时,簧舌自由往复振动发音,音响低沉,音色优美动听。

演奏口弦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弦柄,如果是多片弦则使它们呈扇形,把簧舌放在唇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口弦尖端,便可以发出乐音。

演奏抻动口弦时,因为每个簧片的顶端都系着一条线,所以演奏者要把线头套在右手上,以手指牵拉线头,使簧片振动发出声音。

演奏者还可以利用双唇来增加共鸣,以口型和控制呼气等方法变化出不同的音色。

傈僳族的口弦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在生产劳动、谈情说爱时,都喜欢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在结婚、新房落成或过年过节时,人们常常演奏它来为舞蹈者伴奏。

傈僳族年轻姑娘最喜爱口弦。

小伙子一旦和姑娘相恋,一定会制作一个精巧的口弦,并雕刻出带有花纹系有丝线的弦筒,把口弦装进弦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姑娘则把它佩戴起来作装饰。

傈僳族姑娘都能熟练地演奏口弦,她们把曲调和自己想要表现的情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演奏出美妙的口弦曲调。

四、傈僳族传统竞技傈僳族人喜欢进行一些传统竞技活动,包括射弩、泥弹弓、溜索和嘟哒哒等。

他们还善于射弩,在一些节日里都要举行射弩比赛。

姑娘用糯米粑和肉当箭靶,小伙子争着去射。

谁射中了东西就归谁,最后谁得到的东西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傈僳族的泥弹弓比较有趣。

弹弓用竹子制成,弦用动物的筋做成,要射的泥弹则用粘土制成。

比赛时,先在15米外的地方设立一个人头大小的猫头鹰作靶子,然后用泥弹弓射击它的眼睛。

每次射十发或二十发,击中眼睛数最多的人就是冠军。

傈僳人称溜索为娄痕,是一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傈僳族人把它发展成为一项比赛项目。

比赛时,必须把装滑轮的溜板扣在溜索上,把溜带从溜板孔中穿过去,并在臂部和腰部绕一圈,再把绳子系在脖子上。

系好绳子后,手握溜板,顺势下溜,一瞬间的功夫人就可以到达江的对岸。

嘟哒哒中的嘟意为抛起,哒意为接住,嘟哒哒是傈僳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它是一种用棕叶编成的竞技器材,做工考究精致,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用4片叶子编成四方的篱笆花,用它做基座,然后编织,到第六至九层时,捆扎成斗型;另一种方法是以篱笆花为基座,留半尺长的叶子收拢捆扎成灯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