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之旅系列丛书:滇味文化 > 第十二章 拉祜族文化(1)

第十二章 拉祜族文化(1)

2025-03-31 02:11:25

拉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

过去无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经济以锄耕农业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

当地有着迥异于其他民族的风情和民俗,值得感受一番。

一、拉祜族分手时的风情宴席一般而言,爱人之间分手时都很痛苦,大多是不欢而散。

而拉祜族在这方面却很大度,他们不仅不悲伤,还要高高兴兴地吃分手席,然后再离别。

拉祜族的恋爱很自由,他们从开始交往到最后成婚,很少看重物质上的东西。

小伙子给姑娘的定情物不是贵重的金银或者钻石,而是一把口琴、一块玉石,或是自己心中的一首歌,除此之外就是深爱对方的心了。

当然,他们的爱情也会遭遇危机,此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分手。

拉祜族青年看着自己的爱人与别人相约而去,不但不会对情敌大打出手或口出恶话中伤别人,还会问自己的爱人新对象找好了没有。

如果对方不回答,也不勉强;如果对方说还没有找到,他们还会提醒对方要多观察,不要操之过急,依然表现出对彼此的担心和牵挂。

爱情和婚姻走到尽头时,他们还要举行一道手续——分手宴席。

大家很有礼貌地吃一顿饭,并把一切都摆在饭桌子上谈。

宴席一般由村子里的召曼主持,有时还会邀请拉祜族的长者和当地有威望的老人参加。

宴席开始之前,分手的男女一起拿一对蜡条或者一缕线,由主持人用剪子把它斩为两段,表示夫妻两人的关系从此断绝。

主持人在剪断之前,往往会先进行劝解与游说,一些夫妻被说到伤心处还会抱头大哭,进而重新言好。

哭完之后,他们会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剪刀,把它扔得远远的,表示两个人重新生活在一起。

如果主持人调解后,两个人还是没有重新和解的想法,那么宴席就开始了。

在宴席上,男方会主动给女方挟菜,女方则会事先准备好一个小礼品在此时送给男方。

主持人用剪刀剪断线后,男方就不能再向女方说甜蜜的知心话,如果要说也要征得女方的同意,否则会被女方瞧不起,村里的人也会笑话他。

宴席结束后,两个从此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并开始各奔东西。

二、拉祜族婚俗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很自由,在农闲之际,男青年就结伴去串姑娘。

他们用葫芦笙、木叶等乐器,向村寨子的姑娘发出邀约。

姑娘接受邀请后,相约出寨,大家一起到树林里对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觉得感情已经成熟,就换包头巾定情,然后分别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

男方的父母会马上托媒人去说亲,待女方家长同意后,就在男方家里举行婚礼。

拉祜族婚礼场景之一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杀一头猪。

男方先给女方家送猪头,到女方家后把猪头砍成两半,一半留在女方家,一半自己带回去。

接着,女方把自家的猪头送到男方家,也切成两半,一半留给男方家,一半自己带回。

男女双方把两半猪头合在一起,表示结为骨肉之亲。

这一天,新郎和新娘要一同去背水和砍柴,将背的水和砍的柴送给女方,并给岳父、岳母献饭。

然后,新郎、新娘回到男方家,给父母亲献饭,再到寨庙去拜佛上供。

接着,由寨老人为他们主持祭寨神仪式,祭礼完成后新郎和新娘回家祭祖,并拜见自己的父母和亲戚。

复杂的仪式完成后,新郎、新娘和客人一起吃鸡肉稀饭,主客之间开始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