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作品气息清馨自然,出自身心不凡的杨绛之手。
年轻的杨绛是幸运的,事隔一年,在一九三四年秋,朱自清又将杨绛的第一次试作的短篇小说,推荐给《大公报》,在该报的《文艺副刊》上,这篇小说原题为《路路,不用愁!》,后改名为《璐璐,不用愁!》,后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一书。
萧乾给杨绛寄了样书和稿酬,不过这时杨绛已经随丈夫钱钟书到英国留学。
这篇小说取材于杨绛熟悉的大学生活,写了女主人公璐璐与两个男子小王、汤宓的感情纠葛,虽然两人都离开了璐璐,杨绛还是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璐璐的留学申请成功了,璐璐笑着,轻轻舒了一口气 。
[ 杨绛:见《杨绛作品集》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第13页。
]三杨绛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中,发生了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这就是与钱钟书的相识与相恋。
对此,她母亲唐须荌常取笑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 杨绛:《回忆我的父亲》,见《杨绛作品集》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第93页。
]初到清华,天生丽质的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形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
但没有过多久,女同学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清华大学里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无人追求。
据说,当时杨绛与比她大4岁的大姐袁震(后成为吴晗夫人)同屋,两人结下很深的友谊。
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医院住院,杨绛去看她,恰好赶上袁震原来的男朋友吴之椿也在。
吴之椿给袁震带来了当时非常昂贵的水果橙子,让她一个人吃。
袁震正要与吴之椿断绝来往,见杨绛进来,便切开一个橙子给她吃。
杨绛知道那是袁震男朋友特意给她买的,便不想吃,但又不好一味谢绝,便勉强吃了一点,袁震却要她全部吃完。
杨绛觉得很窘迫,因为吴之椿就在一边看着她。
可她不想使袁震不高兴,只好把橙子全部都吃了。
吴之椿走后,袁震便对杨绛说,她要让吴之椿明白,他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
与杨绛同寝室的同学,还有幼年时的苏州好友蒋恩钿。
杨绛曾作旧体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送给好友蒋恩钿和未婚夫钱钟书。
杨绛入学前,蒋与袁已经是好朋友。
而现在,她们三人成为了密友,而同屋另一位女同学却被排斥在外。
后来,袁震与吴之椿断绝了关系,梁方仲把吴晗介绍给袁震。
三位密友在一起议论吴晗,说吴晗有股酱豆腐般的迂腐劲[ 李洪岩:《钱钟书与近代学人》,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版,第47~48页;吴忠匡:《记钱钟书先生》,见李明生、王培元编《文化昆仑钱钟书其人其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版,第45页。
]。
杨绛大概也没少向密友们谈论钱钟书。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吴晗、袁震夫妇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钱钟书当时已名满清华。
一九二九年,二十岁的钱钟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
校长罗家伦爱才,破格录取他。
入学后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校园内名气很大,写起文章纵横捭阖,臧否人物口没遮拦。
他在《清华周刊》发表不少文章,是清华出名的才子。
杨绛与他相识在一九三二年春天的清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