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老人杨绛百年风华:杨绛传 > 第二章 大学时代(7)

第二章 大学时代(7)

2025-03-31 02:11:26

这天春意盎然,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

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带钱钟书来到古月堂门外。

清华校规,男生不许进女生宿舍。

杨绛回忆说:我刚从古月堂钻出来,便见到了他。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追述了她对钱钟书的第一印象:初次见到他,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

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并且第二年便订了婚。

钱钟书中年时在诗歌里追忆他们恋爱的第一面: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他依然记得当年的杨绛脸面的白洁红润,脸如春花,清雅脱俗,犹如蔷薇新瓣浸醍醐,还带着一丝腼腆。

杨绛先生对这首诗解释说:钟书的诗好用典故,诗中第四句红花和雪的典故来自北齐崔氏的洗儿歌,说的是春天用白雪、用红花给婴儿洗脸,希望孩子长大后脸色好看。

这是多么诗情画意的回忆!令人赞叹不已。

杨绛先生还记得,后来他俩在典雅的工字厅会客室谈过几次。

钱钟书鼓励她报考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并指点她要看哪些书。

杨绛自学一年,果然于一九三三年夏考上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她的同班同学有季羡林等。

夏天,她和钱钟书在苏州订婚。

这期间,钱钟书创作了不少富有李商隐风致的爱情诗,最著名的是刊登在《国风》半月刊第3卷第11期(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一日)里面的《壬申(1932)年秋杪杂诗》: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壤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在给恋人杨绛的一首七言律诗中,钱钟书竟运用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熔铸入诗: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

清新如画,却不落理障。

钱钟书曾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他与杨绛的婚姻,常被世人誉为珠联璧合。

这一点,在钱钟书的诗作中即有印证。

《玉泉山同绛》诗云: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奴忽语,午塔鬜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诗中所谓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不免使人想起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唐晓芙不爱写信;而杨绛给他的一封信,偏偏被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接到后拆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读到此处,老先生得意非凡,直说:此真聪明人语!后来,钱钟元嫁给许景渊,钱老夫子便拿出这封信来教育侄女。

原来一九三三年初秋,钱钟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无锡老家,还没有将自己与杨绛的恋爱告诉父亲钱基博,只是与杨绛频繁地通过书信谈情说爱。

不料有一天杨绛的信恰巧给钱基博看到了,他看过信后,大加赞赏。

他认为杨绛既懂事又大方,能体贴父母,顾及家庭,乃如意媳妇也。

钱基博高兴之余,也不征求儿子钱钟书的意见,便直接给杨绛写了一封信,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了杨绛。

对此,杨绛以为,钱基博的做法,颇似《围城》中方豚翁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