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老人杨绛百年风华:杨绛传 > 第二章 大学时代(8)

第二章 大学时代(8)

2025-03-31 02:11:26

杨绛同时也把已与钱钟书恋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

杨绛说过:钟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杨荫杭对钱钟书的印象极佳,视如乘龙快婿。

钱、杨两人的结合,在杨荫杭看来,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同年,杨绛便与钱钟书举行了订婚仪式。

杨绛先生回忆说: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或许不知‘订婚’为何事。

他们‘谈恋爱’或‘搞对象’到双方同心同意,就是‘肯定了’。

我们那时候,结婚之前还多一道‘订婚’礼。

而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

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因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在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

我茫然全不记得‘订’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

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

订过婚,钱钟书移居上海,在私立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兼任国文系教员。

杨绛则仍回北京,到清华念完研究生。

恰巧钱钟书的族人钱穆在燕京大学任职,不日也将北上。

杨绛未来的公公钱基博在订婚礼席散后,把她介绍给钱穆先生,约定同车北去,相互间好有个照应。

钱穆自学成才,阅历丰富,被清华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

他在火车上一路与杨绛谈做学问以及如何为人处世。

闲聊之中,他突然对杨绛说道:我看你是个有决断的人。

杨绛忙问:何以见得?钱穆回答很干脆:只看你行李简单,可见你能抉择。

其实,杨绛头一次到北平时已带了一个大箱子和大铺盖呢,这次有了经验,决计抛下无用之物,这对一个青年女生来说,也许是够决断的了。

不过,杨绛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谦逊几句,只是笑了笑。

他们两人买的是三等坐席,对坐车上,彼此还陌生,至多他问我答,而且大家感到疲惫,没什么谈兴。

不过成天对坐,不熟也熟了。

到吃饭时,杨绛吃不惯火车上卖的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所以带了盒饼干和一些水果。

钱穆很客气,杨绛请他吃,他就躲到不知哪里去了。

后来杨绛发现他吃的是小包的麻片糕之类,那是当点心的。

每逢停车,车上有卖油豆腐粉汤之类的小贩,杨绛看见他在那里捧着碗吃呢,就假装没看见。

杨绛是一个学生,向来胃口不佳,食量又小,并不觉得自己俭朴。

可是看到钱穆先生自奉菲薄,很敬重他的俭德。

火车过蚌埠后,窗外一片荒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庄稼,没有房屋,有的只是绵延起伏的大土墩子。

火车走了好久好久,窗外景色不改。

杨绛叹气说:这段路最乏味了。

钱穆说:此古战场也。

经钱穆这么一说,杨绛觉得,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她对绵延多少里的土墩子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钱穆对她讲,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

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早已不知去向,她仍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直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在望,才离开这片辽阔的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