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老人杨绛百年风华:杨绛传 > 第三章 负笈英法(10)

第三章 负笈英法(10)

2025-03-31 02:11:26

]杨绛的话,我们当然不能不听。

放眼社会现实,他们没有生第二个孩子,毕竟与这个大灾大难的时代大有关系。

杨绛夫妇的生活尽管忙乱,然而钱钟书的痴气时而发作,为生活平添了几分欢乐。

杨绛介绍说,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

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

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

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

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不久,钱钟书顺利地通过了论文口试。

同届一位留学牛津的庚款生,口试后很得意地告诉钱钟书说,考官们只提了一个问题,以后就没有谁提问了。

不料他的论文还需重写。

钱钟书同学院的英国朋友,论文口试没能通过,就没得学位。

钱钟书领到一张文学学士文凭。

他告别牛津友好,摒挡行李,一家三口就前往法国巴黎。

四杨绛的治学兴趣,着重点还是在法国文学上。

因此,在牛津大学最后一年,钱氏夫妇就请友人为他俩在巴黎大学注了册。

这样,他们便结伴来到巴黎。

他们大概是在女儿圆圆出生后的第一百天的时候,由牛津乘火车到伦敦,换车到多佛港口,上渡船过海,到法国加来港登陆,进入法国国境,然后乘火车到巴黎,住入朋友为他们在巴黎近郊租下的公寓。

在杨绛的记忆中,他们的圆圆穿了长过半身的婴儿服,已是个蛮漂亮的娃娃。

一位伦敦上车的中年乘客把熟睡的圆圆细细端详了一番,用双关语恭维说,a China baby(一个中国娃娃),也可解作a china baby(一个瓷娃娃),因为中国娃娃肌理细腻,像瓷。

这番话惹得杨绛颇为得意。

杨绛因钱钟书不会抱孩子,把应该手提的打字机之类都塞在大箱子里。

他两手提两只小提箱,杨绛抱不动娃娃的时候可和他换换手。

渡轮抵达法国加来,港口管理人员上船,看见她抱着个婴儿立在人群中,立即把她请出来,让她抱着阿圆优先下船。

满船渡客排成长队,挨次下船。

杨绛第一个到海关,很悠闲地认出自己的一件件行李。

钱钟书随后也到了。

海关人员都争看他们的中国娃娃,行李一件也没查。

他们表示对中国娃娃的友好,没打开一只箱子,笑嘻嘻地一一画上通过的记号。

对此,杨绛顿生好感:觉得法国人比英国人更关心并爱护婴儿和母亲。

巴黎大学的历史悠久,创办的时间比牛津大学还早一个世纪,但是它的学风却比牛津宽松自由。

杨绛体会到了两所大学的不同风格,不敢也不愿稍加松懈。

杨绛他们客居的公寓的主人名叫咖淑夫人,她是一名退休的邮务员。

她用退休金买下一幢房子出租,兼供部分房客的一日三餐。

伙食很便宜,却又非常丰盛。

她是个好厨师,做菜有一手。

她丈夫买菜不知计较,买了鱼肉,又买鸡鸭。

饭摆在她家饭间里,一大桌,可坐十数人,男女都是单身房客。

杨绛他们租的房间有厨房,可是他们最初也包饭。

替他们找到这所公寓的是留学巴黎大学的盛澄华。

他到火车站来接,又送他们到公寓。

公寓近车站,上车五分钟就到巴黎市中心了。

当时在巴黎的中国学生为数众多,过境观光的旅客不算,留学欧美而来巴黎度假的就很多。

杨绛每出门,总会碰到同学或相识。

当时寄宿巴黎大学宿舍大学城的学生,有一位H小姐住美国馆,一位T小姐住英国馆,盛澄华住瑞士馆。

其他散居巴黎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