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老人杨绛百年风华:杨绛传 > 第四章 孤岛岁月(7)

第四章 孤岛岁月(7)

2025-03-31 02:11:26

我们的事务主任告诉我,凡是挂牌子的(包括学校),每逢过节,得向本区地痞流氓的头儿送节赏。

当时我年纪未满三十,对未曾经历的事兴趣甚浓。

地痞流氓,平时逃避都来不及,从不敢正面相看,所以很想见识见识他们的嘴脸。

恰逢中秋佳节,讨赏的来了一个又一个。

我的模样既不神气,也不时髦,大约像个低年级的教师或办公室的职员,反正绝不像校长。

我问事务主任:我出去看看行不行?他笑说:你看看去吧。

我冒充他手下的职员,跑到接待室去。

来人身材矮小,一张黑皱皱的狭长脸,并不凶恶或狡猾。

我说:刚开发了某某人,怎么又来了?他说:××啊?伊是‘瘪三’!前天还有个××呢?他说:伊是‘告化甲头’。

我诧异地看着他问:侬呢?他翘起大拇指说:阿拉是白相人啦!接着一口气列举上海最有名的白相人,表示自己是同伙。

然后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名片。

这张名片纸质精良,比通常用的窄四分之一,名字印在上方右侧,四个浓黑的字:黑皮阿二。

我看着这枚别致的名片,乐得心上开花。

只听他解释说:阿拉专管抢帽子、抢皮包。

专管云云,可以解作专干这件事,也可以解作保管不出这种事。

我当时恰似小儿得饼,把别的都忘了,没再多听听他的宏论,忙着进里间去向事务主任汇报,让他去对付。

我把这枚稀罕的名片藏在皮包里,心想:我这皮包一旦被抢,里面有这张名片,说不定会有人把皮包还我。

他们得讲哥儿们义气呀!可惜我几番拿出来卖弄,不知怎么把名片丢了,我也未及认清那位黑皮阿二。

[ 杨绛:《黑皮阿二》,见《杨绛作品集》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第239~240页。

]这所振华分校,一直维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告停办。

杨绛又告失业了,当然这样她也可以避免地痞流氓的骚扰打秋风了。

杨绛除在振华分校谋事外,同时她还由朋友介绍,为广东富商家一位小姐做家庭教师,教高中一年级的全部功课(包括中英文数理等——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毕业)。

她常常一早出门,饭后又出门,要到吃晚饭前才回家。

杨绛爸爸的家,则由其大姐姐当家。

小妹妹杨必在工部局女中上高中,早出晚归。

她的女儿圆圆长得惹人喜爱。

她的三姐姐、七妹妹经常带着孩子到外祖父家聚会,大家都把圆圆称作圆圆头。

杨绛认为,圆圆得人怜,是因为她乖,说得通道理,还管得住自己。

她回到上海的冬天出过痧子。

一九三九年春天又得了疾病,病后肠胃虚弱,一不小心就吃坏肚子。

只要妈妈告诉她什么东西她不能吃,她就不吃。

她能看着大家吃,一人乖乖地在旁边玩,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杨绛四楼上的三姨和她们很亲,她们经常上楼看望她。

表姐的女儿每天上四楼读书。

她比圆圆大两岁,读上下两册《看图识字》。

三姨屋里有一只小桌子,两只小椅子。

两个孩子在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一个读,一个旁听。

那座楼梯很宽,也平坦。

圆圆一会儿上楼到三姨婆家去旁听小表姐读书,一会儿下楼和外公做伴。

杨绛看圆圆这么羡慕《看图识字》,就也为她买了两册。

那天她晚饭前回家,大姐三姐和两个妹妹都在笑,叫她快来看圆圆头念书。

她们拿新书给圆圆念。

圆圆立即把书倒过来,从头念到底,一字不错。

她们最初以为圆圆是听熟了背的。

后来大姐姐忽然明白了,圆圆每天坐在她小表姐对面旁听,她认的全是颠倒的字。

那时圆圆整两岁半,她外公不赞成太小的孩子识字,她识了颠倒的字,慢慢地自会忘记。

可是大姐姐认为应当纠正,特地买了一匣方块字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