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扬此刻正躺在去广州的中巴上,回想刚才和楚袖分别时,她那种复杂哀怨地眼神,那简直就是一个古代地娘子跟被自己抓住当壮丁的新婚丈夫,生死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从她地反应可以看出,她的一片心着实是系在自己身上了,像楚袖这种女人动情不易,可一但情动,且身心都交给你后,她就把你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金贵,看来她太在乎自己,但又不清楚未来如何,所以想多跟自己相处一会吧,自己虽决定,女朋友与她之间如果得选一个的话,还是会选女朋友的,这关乎先后问题,但放弃了楚袖,自己也会一生遗憾的,嗯,还是先收拾心情吧,一步步来,这事以后才说吧。
风扬从今天开始连休两天,他要去看近来身体健康恶化而住院的大伯。
这个大伯并不是他的亲大伯,但待风扬并不比亲大伯差。
风扬自小就是孤儿,六岁时,家里发出惨剧,父母被仇家追杀,皆身亡,幸好,风扬刚好被邻居的哥哥带出去买东西吃,而得以逃过一劫,那时恰好有一得道武僧来村里化缘,他刚从风扬家出来,去其他户继续化缘不久,风扬家就发生惨剧,这和尚得知发生如此人间惨剧,怒不可泄,也不怕歹徒身上带有枪,竟循迹追赶三十里路,可惜还是没法找到匪人,只得悻悻而返,这武僧平生最恨这些干这种杀人放火丧尽天良之徒,很是自责自己刚好离开,错过机缘,没能救风扬得父母,他看到风扬孤苦无依靠,而且家里也是刚从外面搬进村里没多久,在村里也没什么太熟的人,他心一动,蹲在哭得声嘶力竭昏了过去的的风扬面前,从头到脚把他摸捏了一遍,不禁大为惊喜,仰天大笑,哈哈大笑,天纵之才,练武的好苗,阿尼陀佛,一切冥冥中有定数,想不到我老和尚老来且能收到一个可继承我衣钵的徒儿。
老和尚考量到,歹徒很可能还会回来找风扬这遗孤灭口,就带着风扬搬到附近一个村庄来住,就近以便可以回来这里,看是否能遇到歹徒重返。
风扬自那次昏过去,醒来之后,竟然把之前的记忆全忘了,而且由于搬到了邻村,没谁知道风扬父母的事,就没有人告诉风扬家发生的事,老和尚知道风扬失忆之后,心想既然只是失忆,也不影响健康,这样也好,就暂时不做恢复他记忆的打算,任由如此。
从此风扬跟随大师学习武艺越8年,原本大师想带风扬云游四海的,但想到这样不利于风扬的成长,还是决定让他一边学武,一边上学,中间他按部就班地教风扬一些呼吸法门,一些招数,一般是先加以指导,指正,然后让风扬自己练习,果然,风扬真是练武地好苗,老和尚所教地武功于呼吸法门,他都能很快就上手,老和尚也就放心去化缘来做经济来源。
半年后,他的干大伯,也就是父亲的结拜兄弟,寻来想探访风扬一家,恰好遇上老和尚潜伏在旁边,一番误会解析确认之后,大伯才从老和尚口中,知道发生惨剧,原本他想带风扬去广州生活的,但老和尚那肯把自己的徒弟交给他,老和尚还指望风扬为他继承衣钵呢,好在风扬失忆了,经过半年来和老和尚朝夕相处,感情已深,那肯跟这个感觉陌生的大伯去什么广州,大伯看到老和尚颇疼爱风扬,所以就只得暂时作罢,他留下半个月,时间越久,就越放心,之后,因为有些事,留下些钱,就回去广州了。
从此风扬就跟老和尚一起生活了8年,一直到风扬长到14岁。
中间,大伯经常来探望风扬,后来看到风扬,既能学到强身健体的武艺,也同时也能上学,而且风扬也习惯这种生活,也就只得作罢,不再要求带风扬到广州跟自己一起生活,只是每年都来看风扬,每个月都寄钱给风扬做生活费,当然了,老和尚从风扬七岁时基本是没做过什么吃的,风扬也就练就一手好厨艺。
老和尚本就是安定不了的人,他都周游惯了,刚开始,因为实在疼爱这徒弟,只得作罢,后来,风扬逐渐长大,而且他大伯每月准时寄钱来,也就不用担心徒儿没生活费了,老和尚也就开始他的周游化缘计划,刚开始时,一去三四天,就回来一次,后来时间久了,就逐渐发展为半个月来回一次,也有一个月来回一次的,最长时间竟一去差不多一年。
再次见面,那是在傍晚的时候了,当时风扬刚刚喊完每天一个小时的的李阳疯狂英语,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好几年了,几年前他在街上的书店里,看到了李阳的自传,就喜欢上了李阳,并从此按照他的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练习英语口语,没有一天间断过。
这时他一边和着柴火炊着饭,一边清洗着邻里黄嫂差儿子黄湖拿来给一快腊肉,忽地一声久违的充满慈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爱徒,为师回来了......风扬全身一瞬间僵硬,手上的腊肉从手中掉落,他飞快转身站起来,冲上去把老和尚使劲抱住,哇一声哭了出来,他自小失去父母,早就把这份情感寄托于这老和尚身上了,经久再次见面,情难自禁,哽咽道:师傅,我好想你啊,你怎么能去这么久呢,徒儿还以为你老不要徒儿了······呜······。
老和尚也不由鼻子一酸,眼睛湿润,抚摸着爱徒的背部:徒儿,难为你了,为师也很是牵挂着你,只是为师,刚好碰到一些事情,耽搁了回程,小扬啊,为师给你收了一个小师弟,你们一定很合得来的.风扬毕竟是个半大孩子,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这一下子,听到有师弟了,自然惊喜,嚷嚷到:师弟?在哪?在哪啊?l老和尚笑道:呵呵,他还在他家里啊,他有父母在,自然不能跟为师来这,不过,你们总会有机会见面的,他也好想和你见面呢······这次事后,直至老和尚在风扬满14岁之前,再没有长时间离开过风扬了,专心给风扬授业,偶尔也到没多远地地方,化缘游历一下。
风扬12岁时,一次不经意的谈话,才知道这老和尚不是一般地僧人。
原来风扬的师傅法号叫玄机。
玄机大师师从少林寺掌门主持的师弟玄善大师,玄善大师的武术修为比他的掌门师兄还精湛。
当年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侵略中国,少林寺作为中华千年的武林泰斗,并不是浪得虚名,少林寺主持决定将门下弟子,分两部分,一部分参军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直接参与保家卫国的抗争。
另一部分周游全国选择资质优厚的孩儿,传授武功,四处开花结果,一方面可保少林武功不至于失传于世,又可为民族国家培养抗战的人才。
第一部分由主持率领,另一部份就由风扬的师祖玄善大师率领,本来玄善大师考虑到,自己敬爱的掌门师兄年老了,自己正值壮年才最适宜率领同门们为国热血,但主持认为,率领少林弟子抗战,代表的是千年名门少林寺面对国家民族在危亡时的所作的抉择,理应由身为主持的自己担当,玄善只得作罢!且不说主持率领的那一部分少林战士,为国作出的贡献,单说玄善这一支,玄善率领弟子下山后,先是制定了一系列在招收弟子时必须要谨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谨防收到本性奸逆心胸笑狭窄之徒否则必须要不计代价清理门户,因为有了这个规定,所以少林弟子们在决定招收某个俗家弟子前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某些方面的考察,这样做,尽管可以尽量避免招收到师门败类,但这也使每个少林弟子招收的俗家弟子的数量都不是很多,都是那么几个,就像风扬的师傅玄机大师,在风扬之前,也只招收了一个师兄。
风扬满13岁时,师傅给风扬从小戴在颈项上一条佛珠开了光,这佛珠晶莹润滑,每颗珠的大小都一样,只是在其中一颗上用隶书字体刻有扬字,用手捏着这颗有字的珠,另一只手把这条佛珠拉成直线,这颗珠的正对处就是一快小小的和宝玉,玉面光泽滑溜,块状,中间镂空呈圆形,以中间的镂空为中心,玉表面的四条对角线被隔断,拿在手上仔细看才发现这四条对角线是四条陷进玉身的浅沟,其中两条对角线围着的玉面上用一种古字体刻着和宝两字,当然,风雨是不会看这字体的,这古字的意思,还是师傅告诉他的,师傅说,这种玉是十分罕见的和氏玉的一种,价值不菲,一定收藏好,不要外露,免得招来麻烦,最重要的是,它应该可以作为一种身份证明,一定要保管好......风扬谨记师傅教诲,这佛珠风扬一直把它戴在脖子下,贴身收藏。
风扬满14岁时,在老和尚看来,他长大了,能够自己独立生存了,决定离开风扬,继续完成他没竟的云游布缘地心愿。
······往事历历在目,飘渺于风扬地脑海里,师傅一离开就是好几年了,不知道师傅他老人家还好吗?徒儿想你啊!风扬再次从睡梦中醒来时,睁开朦朦的眼睛看向外面,才发现外面灯光璀璨,车水马龙,路边人来人往。
已是是傍晚了,风扬心一动,想把手机摸出来,给女朋友打个电话,越摸心越凉,他瞬间就没有困意,迅速坐直了身子,把全身反复找遍,行李也翻得七凌八乱,最后,遗憾地发现手机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