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物贩子在唐朝全集 > 第三十六章 画论

第三十六章 画论

2025-03-31 02:14:31

鸿并氏兄弟一惊,适才说得入神,竟然没有注意到数人已经步入厅内来。

当中一人,一身淡素装扮,面遮轻纱,正是衡阳公主。

身边褚遂良笑嘻嘻的,怎么看怎么不象是个书坛前辈的样子。

在衡阳公主身边又有一个少女,看来年纪与卢鸿相仿,容貌清秀,身材略显瘦弱,两道弯眉微蹙,看着卢鸿,似有婉惜之意。

这少女身边一位白衣少年,看来与这少女似颇为熟,只是看着卢鸿,虽然故作平静,但眼中隐隐的恨意依然可以清晰的感觉到。

正是卢鸿的老熟人,陆清羽。

卢鸿及氏兄弟都站了起来,氏兄弟见了衡阳公主自然是认得的,都上前施礼。

卢鸿也跟着欲要行礼,却被衡阳公主止住,柔声说:卢公子却休要多礼了。

公子本是清高闲淡之人,此处又非是朝堂之上。

便只述朋友之谊,不做世俗之礼吧。

衡阳公主此言既出,堂上诸人多有感佩之色。

这衡阳公主言语之间,大有冲和之意,显然其言行,颇得诸人推崇。

衡阳公主微笑着说:今日到访,甚是冒昧。

只因闻说褚大人府上新得异石奇宝,衡阳近日也作附庸风雅之行,对佳石颇为喜爱,因此打扰褚大人了。

在此能见到深居不出的卢公子,洵是意外之喜。

说罢,又对卢鸿说:倒要为卢公子介绍两位朋友。

这位乃是以榜书闻名的陆清羽陆公子。

陆公子不只书道精绝,亦是博览群书。

见识不俗。

你二人也是同道中人,正可多为亲近。

卢鸿微微一笑,对陆清羽拱手道:又见陆兄,风采更胜,真是可喜可贺呀。

陆清羽面无表情,拱手缓缓道:哪里,还是卢兄这一段来,风生水起。

制石做画。

轰传长安。

才是名声远扬。

哦?衡阳公主地声音似乎颇为惊讶。

说道:二位莫非早就认识么?倒是我多此一举,白白介绍了。

我就说,以二位的才华人品,正是一时瑜亮,更当英雄相惜啊。

众人都随声附和,陆清羽眼中恨色一闪而过。

卢鸿却大为警惕,这衡阳公主不动声色。

但却感觉得到她在说这话时,正在留意自己的神情。

卢鸿心中一动,面上也露出几分敌视陆清羽的神色,口中却随便谦虚几句。

周围之人,都能感觉得这二人之间似乎不太对劲,只是不知端底。

其实卢鸿与陆清羽二人之间的不和,知道之人并不多。

虽然大家都知道陆清羽叔父陆蒙参加范阳经辩煞羽而归,但对于其间卢鸿与陆清羽因书法用笔暗斗一事了解的则甚少。

一来此事与经辩无关。

传扬的又只是卢鸿书法之妙;二来其时陆清羽名声不显。

也无人关心其人。

但卢鸿却隐隐觉得这这位衡阳公主似乎知道其中奥妙,因此在介绍自己二人时,多少有些挑拨与考究之意。

令卢鸿不敢掉以轻心。

衡阳公主又对卢鸿介绍那少女道:这位乃是本朝诗作名家上官仪大人千金,单名一个‘玥’字。

上官姐姐可是一代才女,诗词之作,极得长安士林称许的。

平日上官姐姐对卢公子大作极为称道,今日可如愿见了真人了。

卢鸿口称上官姑娘,上前见礼。

上官玥回过礼,却又皱了眉对卢鸿说:往日曾公子拜读大作,极为佩服。

只是不知为何以卢公子世家子弟、文林名士地身份,却沉迷杂艺之中。

我听清羽说,你整天不读书作文,却尽日制些石印、绘些图画。

那篆刻之道,深合古人艺趣,乃你独创之道,倒也无妨。

只是那画图,本是匠人谋生之途。

公子奈何自甘堕落,喜此贱业,真是令人惜叹。

上官此言一出,场中诸人,无不尴尬。

尤其是陆清羽,本来他见了这上官姑娘后,一时意乱神迷,心中便有些念想。

上官玥虽然称不上美艳绝伦,但相貌已然是上等,何况其才华出众,一份气质更是少见。

其父上官仪,诗句极著,人称上官体,家世不俗。

因此这上官玥也是追求者甚众,只是她眼界极高,才一直未曾许有人家。

陆清羽虽然家世略逊,但为人形象风范也是上上之选,更兼书法才艺都颇富声望,因此上官玥对他倒很是称许。

这一段以来,陆清羽天天在上官玥身边下功夫,自觉如此下去,颇有希望揽美而归。

但当他见上官玥对卢鸿地诗作才情大加称赞时,一时嫉火中烧,怒发如狂。

因此只要在上官玥面前,一旦提起卢鸿,便要极力贬低于他。

若说卢鸿诗作,确是难以贬损,陆清羽便多方挑寻关于卢鸿地不良指摘,总要使上官玥恶了卢鸿方好。

只是不想这位上官姑娘,虽然才华出众,人情世故却是半点不懂,当众就说出听清羽说这样的话来,显是自己在上官玥前搬弄出来的是非,如何不令他尴尬。

但场中最尴尬的,既不是陆清羽,也不是卢鸿,而是一旁站立的主爵郎中立本。

:.有唐一代绘画代表人物。

然而虽然向来中华文化,以书画并称,但在唐时,绘画与书法的社会地位,却是天差地别。

书法向来为文人墨客推崇的技艺,自汉以降,历代善书者不乏其人,也极得尊重。

尤其入唐以来,因唐太宗李世民喜爱右军书法,因此广为搜寻,又使朝中善书重臣临摹王书,推广可谓不遗余力。

因此唐时书风,更胜历代,书法名家地地位,自然也是极为尊崇。

但绘画则不然,一直被视为工匠之流的技艺,士大夫往往不以为然。

其中的异数,便是身边这位立本大人。

他生性喜爱绘画,但却以擅画为毕生最大恨事。

尤其在他老年后,官居工部尚书,进居右相之职。

堂堂宰相,却为人以画匠呼之,因此立本将此视为奇耻大辱。

他曾命其后人道: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

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技。

可见其怨念之深。

即使王维、苏东坡、米等偶尔点染,已开文人画宗之初,世间轻画之风,依然未有根本改变。

如李成、郭熙的后人,都在发达之后,重金收回先人画作毁去,不愿先人留下画名,为人耻笑。

直到元代赵孟頫以书法入画,元四家等相继而起,文人画才真正为士大夫风雅之艺。

明薰其昌做南宗北宗画论后,文人画的地位更为高涨,倍受推爱。

但此时,世风却均以画艺为末流,就连立本本人都不以画技为高范,何况他人。

因此场中诸人虽然碍于情面,不会出言附和上官之说,但显然也都持相同态度。

立本自然是满面通红,虽然上官玥说的不是他,但听在众人耳中,却都不免看向立本。

今年年初,朝庭下旨,起建凌烟阁,绘开国元勋图像于其上。

执笔为诸元勋绘画写真者,正是立本。

虽然时人咸称其绘技之妙,立本善画之名因之更是大著,但士林中人,言语之中,却多有嘲笑之意。

上官玥说罢,见了众人表情,自己才觉得话说得有些错了,一时双颊飞红,欲要向立本解释,却又不知如何分说。

场中褚遂良抓着头,一脸无奈;立德面有怒意,立本惭愧无言。

衡阳公主轻叹一声,正要说话,卢鸿却朗然一笑,昂起头来。

卢鸿对着上官玥微一拱手,说道:上官姑娘以画为贱业,世间风气如此,也很自然。

只是上官姑娘可知道,画艺一道,其所由来?上官玥面露疑惑,想了一下,摇头道:玥实不知。

还望卢公子指点。

卢鸿说:画与诗,均是上古之人,感于天地萌发,四季轮回,情怀所发。

心有所感,口之于声,歌之为诗;目有所遇,写之于形,图之为画。

因此诗与画,均是先人情之所系,奈何贵彼而贱此?上官玥闻了,未便反驳,两道好看的弯眉微微蹙起,显然正在凝神思索。

卢鸿见众人均在静听,又接着说:何况诗与画,其雅与俗、贵与贱,关乎吟诗作画之人,且关诗画何事?书法本是文人雅艺,但若以那经生,抄经为生,其书法亦堕为谋生之艺,但求工整刻密,毫无气韵生动可言,雅复变为俗。

书法如是,绘画亦如是,未可一概而论。

若街头画师,以写真为生,视画为稻粱之艺,自然为匠艺;若士子文人,以绘事为胸中气韵所发,诗情画艺,均托于笔底,自然是雅艺,怎可称为末流。

褚遂良听了,先点头说道:卢鸿此言甚是。

观卢鸿所作扇面,清气扑人,风韵超然,哪有半点匠气俗流。

众人听了此言,也均点头称是。

卢鸿先时赠扇时,众人见他亲为绘画,也有不以为然者。

但观其所写山水花鸟,大合文人雅趣,也觉非是时俗写真之流。

今日卢鸿此论,自然令人更加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