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这几天不出门,上官玥也给关在了家里,可把立父子憋坏了。
不管是有什么难题,一概没有了人解答,只好三人一起研究。
好在前期工作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倒还没有遇到特别为难解决不了的事情。
好容易见卢鸿出关了,三人立时就集体杀来,将进展情况向卢鸿详细说明,更把目前印成的画页拿来给卢鸿看。
虽然比较后世成熟技艺,还有相当差距,但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卢鸿非常满意了。
但是三人好像约好了一般,只字不提上官玥,让卢鸿不明所以。
祖述、卢修等人这几天也多次派人来探问卢鸿情况。
卢鸿恢复之后,又分别登门探看,说起游山的趣事,都是笑个不停。
只是一说到上官玥,就都变得吱吱唔唔,忙着转移到别的话题上去了。
卢鸿觉得奇怪,背地里向洗砚打听,这才知道当日上官玥不避嫌疑,送自己回来一事。
卢鸿印象中也不是很清楚,当时一心全在推算《归藏》,身边种种,竟然全未在意。
此时知道了前因后果,心中对上官玥既感且愧。
只是事已至此,总不能自己跑上门去道歉。
也只得长叹两声,暂且放下。
接下来的几天,卢鸿除了休息之外,便是帮着孔颖达审核《五经正义》的终稿。
这一段以来,卢鸿关于绘画的论点,已经逐渐传扬开来。
尤其卢鸿为褚遂良所绘的那件石图,在大唐上层中多有所闻。
也有不少人都亲眼目睹,叹为四绝之作。
立本等更是宣传得不遗余力,使文人墨客对于画艺地认识,有了全新的转变。
只是关于起卦方法的推算,一直未有进展。
卢鸿也不过分强求,闲时便研读《归藏》全文,揣摩其意,以图终有所获。
《五经正义》的最终定稿终于完成了。
孔颖达、颜师古面带微笑。
全组人员都集于书房之内。
大家全是喜笑彦彦。
这部《正义》重审历时不足一年。
成书之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尤其这一时期,所有人都自觉对经学理解颇深,说起这近一年的经历,都是感慨连连。
孔颖达笑着说:有劳诸位,同心协力,方使《五经正义》重审如此之速。
虽然经历略有曲折,但以老夫观来。
最终这版定稿,必可为经学一放异彩。
他日梓行天下,诸君也当名留青史。
细想这一年来苦辣酸甜,百感交集。
最终有成,老夫心中甚慰呀!颜师古说:有什么苦辣酸甜的。
你不过是收了个好学生,坐等其成罢了。
老头子我也是跟着沾光的,比起上一次来,倒是觉得轻松了不少。
说完呵呵直笑。
众人听了。
也都连声称是。
卢鸿在审书这一段地表现。
大家都看在眼里。
若无卢鸿参与,这部书只怕还是遥遥无期,哪得这般容易。
孔颖达说:昨天老夫已经将终稿及奏折上报。
估计指日便可开版发行。
到那时,咱们这一班人还要好生庆祝一番。
再者今日魏王李泰闻说《五经正义》大功告成,很是高兴,特地在明天设宴,要咱们一班人赴宴。
大家都一齐去。
次日一早,卢鸿便与孔颖达一同乘车出门。
此次魏王设宴,并非在魏王府中,而是在终南山上一处别院。
在终南山东侧,是一大片宅院,其中多是皇亲贵戚地别墅。
李泰地这处别院,在最高一处,占地颇广,与祖述那间小小院落自有天壤之别。
此时已经是深秋,红叶颜色格外妖艳,如云霞般连缀成片。
卢鸿一路上来,心神却不由想起当日终南登高,上官玥身后枫叶如染,笑颜如玉,今日只是惘然。
李泰别府之中甚是热闹,除了编书小组一众人以外,还请了多位当代名儒大家,如褚遂良、立本兄弟等也霍然在列。
此外如前次卢鸿见过的妙手杜楚客、萧德言、顾胤等人也均在园中,另外还有一个老熟人就是陆清羽。
看来陆清羽与这几人现在已经颇为熟,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褚遂良与立本见孔颖达与卢鸿等,都过来打招呼。
尤其是褚遂良,见了卢鸿更是笑着说:今日上山,只见枫叶如染,山林尽丹,忽然想起来前次谷大人的朱砂竹来了。
既然那竹子都可绘成红的,山水有何不可?若以泼墨之法,绘成泼丹山水,不知是何模样?众人听了,都想起当日卢鸿与谷那律互相质询朱砂竹一事,不由笑了起来。
褚与小组诸人都熟得不能再熟了,也就不再讲些虚礼,互相致意便作问候。
此时主人李泰已经过来,人还老远,就大笑着说:今得一众名贤莅临鄙府,当真是蓬荜生辉呀!孔颖达与颜师古连忙上前道谢,连称不敢。
李泰连道确是幸事,又与诸位修书人一一把臂相谈。
修书之众也有十几位,虽然学识均是大唐精粹,但官职大多不高。
但李泰在相谈中说起各位,居然姓名一一尽晓。
在言谈中,更将其中特出的几位平生得意之作一一点明,使诸人感动之余,心悦诚服,大叹魏王礼贤下士之名果然非是虚致。
待见到卢鸿时,李泰却不象其他人那般客气,表示得极为熟识,随便说道:卢公子可有一段没见了。
上次得的那件扇子并《陋室铭》的大作,可是给我长了大脸面了呢。
听说近来卢公子要出套《画谱》,不知功成之后,可否也送我一本,让我也学学这山水画艺,出去倒也有个吹嘘地资本。
卢鸿微笑着说:魏王太客气了。
画本是读书之余事,子所谓‘游于艺’是也。
魏王公务繁忙,重任在肩。
若闲暇之时,勾描两笔,修身养性,也是件乐事。
李泰连连点头说:以前本王对画艺也略有偏见,总觉或是匠者之行。
待见过大作之后,方知道文人才情,终是不同。
就算是‘妙手’杜尚书,见过你那画之后,也是赞不绝口呢。
咱们杜大人可是轻易不夸人的,这么些年了,也没见他这么推许过谁了,可真是不容易。
这时一旁的杜楚客等人也已经聚了过来,听了李泰这话,杜楚客依然面无表情,只是说道:画虽小道,而其境界自大。
前时为匠人所误,画可称艺,当自卢公子始。
萧德言、顾胤等人也都过来,与孔颖达、卢鸿等见过。
陆清羽对着孔颖达等人,谦和有礼,虽然面对卢鸿时略有些僵硬,但也不露声色。
本来陆清羽心胸狭隘,城府也不似这么深。
忽然间这般变化,倒让卢鸿有些诧异。
众人一同向里行去,李泰同卢鸿额外亲热,竟是并肩而行。
卢鸿虽然心中并不真个觉得礼法之必要,只是在此场合,尤其是自己座师尚在场,总不能真这般傲然,一再谦让。
最后李泰道:卢公子莫太多礼了,以公子之才,本王若说与你并肩,能得同行,或闻高论,就是本王沾光才是。
何况说起来孔老夫子等,都曾为本王授课,也是本王之师。
在座之人,非师既友。
今日本是私人集会,何必这些讲究,各位说可是啊?园中众人闻了李泰这话,一时自然都是面有感激之色,那陆清羽更是激动不已,先已说道:魏王爱才如命,此语当真令天下读书人心中感激无地了!前时清羽曾闻人言道,不登南山,不知天地之阔;不见魏王,不知风范之高。
今日亲见魏王此言此行,此生可谓不为虚妄矣!说罢,声音竟似哽咽,不能成言。
众人虽然觉得这陆清羽表现似乎有些太过,只是适才魏王李泰之言,倒也当得起为天下读书人张目。
对卢鸿之才推举如此,虽说或有做姿态的成分在内,但以魏王的身分能有此表现,也确是难得了。
因此众人都出声附和,李泰直道本应如此,呵呵笑着,竟然携了卢鸿之手,便行入后院中去。
卢鸿面上却也只好做出一派感谢之色,心中却是叫苦连天。
这魏王李泰摆明了是要拿自己当幌子,好在读书人树立起爱才的形象。
卢鸿年纪虽然不大,但无论经义百家、书画杂艺等,在在都是特出之人。
尤其在青年士子心中,可说是一代偶像。
魏王这一番做作,不只使其声望更为高涨,连带着把卢鸿这面旗,一下子就打上了魏王府的标志。
今后不管卢鸿如何说自己非是魏王门下,但世人眼里,他这魏王亲信的帽子怕是跑不了了。
众人拥着李泰,进了后院,见一座园子,甚是宽敞,众人一入其中,心中顿感开朗。
由于李泰这座别院是在终南山上,因此这园子也是随形就势,地势并不做平坦之形,而是高低起落,背靠山崖,面对深谷,甚少人工雕凿之迹。
园中不乏参天古木,清泉溪流,身在其中,便如置身山野之中一般。
宴已置上,李泰举酒笑着对众人道:今日小宴,专为宴请《五经正义》修书各位大贤。
诸位这一年来,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终使经义厘清、大道得正。
泰倒要替天下读书人,谢谢诸位呀!今日小宴,便请诸位放开胸怀,不醉不归!众人轰然相应,共举手中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