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升官图,乃是一种游戏,略似于后世的大富那大富翁是以挣钱为游戏内容,这升官图,自然是以做大官为游戏内容了。
升官图在唐时称为彩选格,本来要到宋时才被称为升官图的。
卢鸿小时,这游戏出现时间也不长,一时风靡。
卢鸿见了后,认得便是后世的升官图,也曾陪卢夫人玩过。
后来众人见他称之为升官图,又觉得这名字实在是贴切,便也均以升官图呼之,以至这名字不胫而走。
不一时,丫环已经将升官图拿来。
这升官图是一张棋盘大的纸,铺在了榻上矮几之上。
纸上密密麻麻的是各类官职名称与品级,以及升迁趋向等。
其官职大小,自白身以至三公三师,无所不包。
其玩法,便是掷色子决定升迁,看哪一位官升得最快以定胜负。
卢夫人与郑柔四人,分别围在升官图旁边,各人手中均有不同色筹,代表本人,置于图上。
又有四粒色子,四人轮流掷点,呼五喝六的演练起来。
玩这升官图实在也没有技巧可言,全凭手气。
若说玩其他游戏,众人自然知道要哄那卢夫人高兴,诸事让着卢夫人占先才好。
可这掷点子全在个人运气,如何让得?那红袖真真应得傻丫头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的古语,手气好得不得了,出手不凡,又连连升迁。
眼看不几把,就把其他三人拉下了。
郑柔偷偷向红袖使眼色。
红衫虽然心思粗,但当了这么多年的丫环,这些小勾当如何不明白?只是手气差时想掷好办不到,这手气上来了,想掷差了也是不可得。
心道我地大小姐,你和我挤眼睛有什么用?越不想掷出好点来,色子越是偏偏表现出色。
只气得红袖满脸气恼,直把银牙都要偷偷咬碎了。
好在卢夫人手气也不差。
后程发力,已经渐有起色。
只是比照红袖,还差着好大一块。
此时那红袖已经冲至了正一品太尉。
按升官图的玩法,是升多降少。
若无意外,只怕红袖姑娘很快要位列三师,胜出此局了。
红袖无法,拿起了四粒色子。
随手掷去。
待四粒色子骨碌碌滚定,居然是一对么,一个三、一个五。
按色子点数,么称之为赃。
在游戏中掷出双么是要降职的。
但红袖已经升到了正一品,按官场规矩,这样大的官一般不会因为腐败问题被降职。
在游戏中亦是如此。
称为赃不行。
只是虽然红袖未降。
但也未再上升,依然在原地踏步。
郑柔等不由松了一口气。
只是按目前情况,除非卢夫人掷出极佳的点来,还需红袖下边的表现依然奇差,卢夫人才有可能胜出。
因此卢夫人也笑着道:罢了,估计这场啊,是红袖这丫头胜了。
唉,年纪大了,这手气也不行了,总须让着你们年轻人才是。
郑柔道:婆婆哪里话,不过是玩意,何须认真呢。
况且婆婆还未掷,怎知便不会出个全色呢。
还是先掷了再看。
卢夫人呵呵笑着道:哪这般容易便全色的,既然你说,便依你掷了看。
说罢拿起四粒色子,随手一掷。
只见四粒色子骨碌碌转个不住,待定下来后众人一看,竟然四粒色子,全部是四点朝天,掷出一个全四来!玩升官图并不是点越大越好,最优的乃是四点,两个四点称之为德,其次才是六五三二么,分别称为才、功、良、柔、赃。
除两么赃会降外,其他均为升官之点。
三个四称为聚四,相当于两个德。
而能扔出四个四来,委实是极为少见了。
据说后世唐玄宗与杨贵妃便常玩这升官图。
一次二人对战时,最后时刻,杨贵妃玉手轻扬,四粒色子便应声掷出全四,逆转形势,绝杀胜出。
唐玄宗虽然败北,但见爱妃这等手气,心中大喜,遂下令将色子四点统统改为红色。
因此直到后世,色子的四点依然是红地,其由来便在于此。
卢夫人掷了全四出来,合家人不由大喜。
郑柔与红袖、小翠固然是交口恭喜称赞,就连卢祖安、卢鸿父子也给吸引了过来。
卢鸿当然要称赞卢夫人宝刀不老,手气通天。
卢祖安也笑着道难得难得。
这时卢多婆娘才给唤来,进门听闻卢夫人玩升官图掷了全四,便上来凑趣道:夫人这手气,从来都没差过的。
怎么就这么巧,可可地最后一把,扔出个全四来了!今天难得高兴,可别忘了给我们多打些赏钱。
一边侍候的几个年老的婆子,也都上,一起闹着要赏钱。
要说平时规矩森严,当下人地再没有敢这般放肆的。
但这几个婆子都是跟随多年,年老成精的人物。
眼见得今天卢夫人极为高兴,偏偏玩升官图又掷出了多年少见的全四胜出,自己等人闹着要赏钱,卢夫人只会高兴,绝不会怪罪便是。
果然卢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当即便命人厚厚打赏,阖府之中,人皆有份。
赏钱一派下去,自然众人尽皆谢赏,阖府上下喜气洋洋,人人带笑。
卢夫人心下高兴,便对卢多婆娘道:今天家中也不分什么大小规矩了,你去叫张妈安排厨房治下夜宵来,再去拿了几坛子酒,咱们府上都聚来热闹热闹吧。
众人听了,更是欢声雷动。
今夜留在府中地,都是跟随多年的老人,或是尚未成家的下人。
难得过节得了赏钱,又有酒食。
当下卢多婆娘就准备去张罗安排,整治夜宵。
卢鸿听了就笑着道:今天上元之夜,难道娘亲这般高兴,还是儿子显显手段,为二老弄些新鲜玩艺吧。
卢多婆娘笑着道:罢了,九少爷。
若说琴棋书画,文房四宝什么的,少爷您是文曲下凡,无人可比。
若说整治饭菜,那可不是写字作画。
那厨房里烟火又大,地儿又乱,可别一不小心,再把您呛着了。
郑柔这时也起身道:妾身三天时想要下厨,便被拦了回来。
今天难得一家高兴,便也由我们尽尽孝心吧,就当是图个乐子。
众婆子都拦着,道是没这个规矩。
最后还是卢祖安道便由他小夫妻弄去,就当是玩闹,反正不过一场夜宵。
这边卢多婆娘被留下陪卢夫人说话,卢鸿夫妻却带了红袖、小翠,去厨房张罗夜宵。
卢鸿与三女便向厨房过来,管厨地张妈听了信,早就叫了几个下人准备着。
见卢鸿等人到了,连忙迎出来道:少爷、少奶奶,你们便先歇歇罢。
这里边的活,就交给老婆子我好了,定然不会有什么差池。
张妈心中之意,卢鸿、郑柔这般说,也不过是为了哄卢祖安夫妇高兴而已,哪能真让二位动手。
何况在她想来,这二位都是公子小姐的出身,哪会做得什么菜。
要真让二位上场,一会再割了手打了盆地,光是添乱罢了。
卢鸿先摇头笑着道:张妈你可不要小瞧少爷我。
平时我是懒得出手,呵呵,要真说弄些新花样出来,保证就连你都没见过地。
张妈心中不信,口上当然不敢说,只是一味要卢鸿夫妻休息。
最后还是郑柔出来相劝,道自己夫妻只做两样小菜,其余菜式,自然由厨房整治,张妈这才不再拦着。
只是终究也不太放心,还是跟在一旁。
卢鸿前世记忆中,舞文弄墨自然是在行,若说煎炒烹炸,那是真真地外行。
这东西隔行如隔山,可不是下过两次饭馆就能学会的。
不过家常弄点东西,包个饺子下个面地,大致也还行。
今天自然是想起元夜,将就着做点元宵来糊弄糊弄吧。
郑柔已经带了红袖,自去准备羹汤。
按唐时风俗,过门三天,新媳妇便要下厨,为姑婆做羹汤为敬。
只是卢氏世家大户,自然不能真个让少奶奶烧火做饭,因此只是到厨房绕了一圈,便被众婆子丫环请了回来,羹汤早已经备好,郑少奶奶只动手献上便了。
其实郑柔本也不会做饭,只是嫁人前,总要准备准备,学上两手,若真要上场,免得出丑。
今天正好派上用场,带了红袖,选了材料,象模象样的比划起来。
只是那切菜配料等活计,哪能真让她下手。
也就是在一边指点江山,偶尔伸伸手,一众婆子便连声称赞,少奶奶这道羹汤一见便知料精工正、色香俱全,实在是好好好、妙妙妙,不愧是大家闺秀,出手不凡。
卢鸿这边却略有麻烦,小翠向来也是动口不动手的主,哪会做什么饭菜。
元宵这东西又不象饺子,卢鸿自己也没怎么实践过。
还好唐时面食花样已经颇多,有张妈这明白人在旁边,卢鸿将要做的这东西描述了一遍,张妈就听明白了。
因为过年时节,祭祖及合家也都用面食的,卢鸿要的东西倒也容易配制。
明白了就好动手。
卢鸿不象郑柔般矜持,直接撸胳膊挽袖子地就干上了。
几个婆子见少爷这般形态,都笑着劝了几句。
一会郑柔与红袖那边汤已经打对好了,只由人看着火候,听这边热闹,也都过来帮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