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卢鸿并未急着去见衡阳公主,而是接连出席了几场这自然是闻知他到达长安后邀请他的酒会,其中不乏高官权贵。
而其中卢鸿印象最深的,则是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是当今圣上第三个儿子,据说其相貌性格,最是酷肖李世民,因此极得宠爱。
只是他并非长孙皇后的儿子,而他生母的身份,使得这位吴王殿下几乎没有任何被立为储君的机会。
他母亲姓杨,乃是前朝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李家起事时,也不至于傻到直接打造反的旗号,就算进入长安,还要尊杨广一个太上皇帝的称号。
同时将代王杨,推成一个傀儡皇帝,依然以臣子自居。
后来李渊登基,也是在杨广死于江都之后,搞了一套禅让的仪式,方才称帝的。
因此,为了表明自己乃是名正言顺地继承隋朝大统,非为篡逆,李家将表面功夫做得十足。
李世民与李元吉,便分别娶了杨家皇族女为妻。
当时长孙氏早已嫁与李世民,因此这位杨妃,乃是其第二位妻室。
杨妃嫁与李世民不久,便生下了李恪。
只是杨妃虽然也颇得李世民的宠爱,却一直郁郁寡欢。
贞观初年,她又生下一子,名为李愔。
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因此无论李恪是如何的文武全才,也是难有储君之望。
李恪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自从成年后。
便赴其封地很少回长安。
这一点,与明有封地却赖在长安的魏王李泰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只是这番因过年返回长安后,恰逢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
李恪不知有心还是无意,诸事完毕,也未返回安州,其中之意,颇令人回味。
初见李恪,卢鸿便忍不住赞叹,这位李恪在他曾见的几位皇子中。
气质确是最为出众。
诸位皇子虽然相貌有相似之处,但性格却绝然不同。
李承乾相貌英俊,透着几分邪异;李泰体态宽硕开朗,却有几分傲然;李晋又过于秀美。
性格文弱。
只有这位李,相貌堂堂,面色略黑,目光明亮却不锐利,颌下留着短须,给人以沉稳练达之感。
李恪素有声望,虽然不似李泰张扬,但谈吐更在李泰之上。
他笑着对卢鸿道:本王便是在安州。
卢九公子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
举凡经义、文房、书画、诗词,可说样样都令天下人侧目。
就连本王在长安这府第的家具,年后也换成了卢氏的了。
卢鸿笑道:文房器具。
不过是些玩艺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
吴王却是见笑了。
李恪摇头道:器具亦见品行。
天下俱以卢九砚为重,只是本王看来,如那石液油烟墨、毛边纸及奚氏印书坊中书籍,方是公子伟绩。
天下寒门士子。
无不受益。
此等功业,只怕远非一句小道可以言之。
李恪此次邀请卢鸿,规模颇小。
坐中人并不多,除了几位安州的官员外,另有蜀王李愔也在席中。
李愔此时不过十三四岁,相貌比之李略白晰,只是目光浮动,远不及其兄沉稳。
席间李恪妙语连珠,显是对诗词曲赋及书画等都甚有见识。
提起卢鸿的《芥子园画谱》来,说得也是深得其味。
直到席终时,李恪亲自送卢鸿出来。
行至院前,李恪忽然一挥手,众人便避过一旁,李恪似不经意地对卢鸿道:闻道卢公子昨天拜见了我那弟弟魏王李泰。
唉,李泰为人,原是极好的,只是近来,被一群小人挑拨鼓动,日渐浮燥。
尤其重用一拨寒门书生,总不是皇家的体面。
卢公子世家之后,又深得其看重,还应多加规劝才是啊。
卢鸿心中念头急转,这李恪此时忽然提出这些,又暗暗点出寒门世家之别,莫不是提醒自己,魏王李泰与世家间关系并无合作地可能?口中答道:吴王说笑了,魏王殿下雄才大略,岂是我这小民可以说道的。
李恪微笑不语,说道:嗯,卢公子何必过谦。
闻说此次国子讲经时,父王有意召见于你,其中关系,想必公子也能明白。
卢鸿道:当今圣上推重文化,是为天下之福。
卢鸿逢此胜事,幸何如之。
李恪看着卢鸿,眼中似有深意。
只是不再言语,送了卢鸿出门,临上车时才道:我那衡阳妹子现在终南山上别业中,公子若有空时,不妨去转转。
李恪最后这句话让卢鸿心中颇为疑惑,不明白为什么李恪说起衡阳公主来,倒似乎远比魏王李泰亲。
但衡阳公主这道坎,总是绕不过去的。
当卢鸿见到衡阳公主时,虽然衡阳面上依然覆着轻纱,但那份疏远与淡淡地敌意,却可清晰地感觉得到。
卢公子果然是个大忙人,来长安这么多天,才想到我这公主府上来。
说来也是,人家那魏王什么的,都是眼下地大红人。
我这算是什么呢,却是怪不得公子呢。
衡阳冷冷说道。
不知为什么,卢鸿现在对于这位衡阳公主,那种威胁感淡了许多。
他一笑说道:本来早拟登门,只是为些俗事牵绊,更兼公主身在终南,,以至于迟来几日。
还望公主见谅。
衡阳公主哼了一声说道:现在还说这些做什么。
卢鸿,我原先还以为,你是个真正淡于权势的人,因此事上对你多有维护。
没想到,也不过是奔走于魏王门下,才到了长安就赶着去卖好。
别说我这小小公主,就连对你一往情深的上官姐姐家逢大难,也是不闻不问,倒真替我那上官姐姐不值呢。
卢鸿脸色一肃道:公主言重了。
卢鸿行事,自有分寸。
何况我与上官姑娘,并无纠葛,似乎用不着公主为其值与不值。
说到此事,却有件东西,麻烦公主替我交还于上官姑娘。
说罢,从袖中将那扇子拿了出来,双手递过。
公主凝视着扇子,并未去接。
半天才道:既然是上官姑娘的扇子,你要我转交做什么!要还你去还好了。
卢鸿不动声色,又将扇子收了回来。
看来衡阳公主还未曾知道自己是如何看穿了其计策,也不知自己已经识破了此扇的做伪。
此次卢鸿前来,虽然是欲与衡阳公主合作,但越是如此,越要表现出强硬之姿。
若是上来便占了下风,不只合作时要处处听命于她,事后也难保证有何结果。
因此初到长安,先拜见魏王,又参加各处宴会,虽然是为了大计,也有挫一下衡阳的气焰的意思。
此时相见,表面上衡阳咄咄逼人,出言责备,其实卢鸿心中明白,虽然衡阳心机过人,但此时言语中这般流露不悦之意,说明其心中还是有些乱了分寸。
卢鸿轻轻将扇子展开,眼光装作扫视扇面,余光却注意到轻纱背后,衡阳公主正在偷偷打量自己,分明是有些紧张。
卢鸿将扇子又看了几眼,忽然唰地合上,转头对衡阳公主笑道:此扇既是公主代赠,自然要劳烦公主转交。
万望公主勿辞辛劳,卢鸿不胜感激。
衡阳公主不由啊了一声,此时自然明白卢鸿此言,是不愿与其撕破脸皮。
说是转交云云,不过是暗示自己他已经识破此扇之伪。
饶是衡阳公主自负聪明过人,此时也不由气馁。
此前形势,着实对自己一方极为不利,不然自己也不会兵行险招,将卢鸿骗来长安。
没想到卢鸿全然未按自己设想的行动,虽然来了长安,却闹得尽人皆知。
到长安之后,更是先后拜访李泰等人,直到今天才来见自己。
开始还以为卢鸿是另有安排,此时看来,竟然是全盘识破了自己地计策。
一直以来,衡阳公主都颇为关注卢鸿,更数次暗暗与其有所交锋。
彼时自己在暗,卢鸿在明,虽然不说处处压制卢鸿一头,至少还有个先手,略占些先机。
这一次自己本以为谋划得天衣无缝,必然能压得卢鸿低头为自己效力。
不想卢鸿竟然一眼识破,倒让自己无所适从。
心中泛起一阵无力之感,衡阳公主怒道:既然如此,你都知道了,还来这里做什么!话一说完,衡阳公主不由大为后悔,这句话却是未经深思,脱口而出。
只是此时不是后悔的时候,她连忙收摄心情,缓缓说道:既然如此,卢公子此行,自然不是来找衡阳的。
若是欲见我那上官姐姐,衡阳倒可为君通禀。
说到这里,她又看了一眼卢鸿手中地扇子道:借用此扇之事,倒忘了告诉公子一声,乃是衡阳一时游戏。
事后我那上官姐姐知道了,心中虽然不知怎么想,口上还埋怨了我几句呢。
不过呀,我看着倒是千肯万肯的。
说罢咯咯地笑了起来。
卢鸿听衡阳公主才露出几分气急败坏,马上就又平静如初,更以调笑地口气将上官玥搬了出来。
这等心机手段,令卢鸿也不由暗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