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物贩子在唐朝全集 > 第二章 各展神通

第二章 各展神通

2025-03-31 02:14:31

与西线战事迅速结束不同,东征高丽的李世绩却终于遇上了一块硬骨头。

在东征前半程,可说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但当大军推进到安市城时,李世绩本来并未将这小城放在眼中,挥军攻城。

不想这小城虽然看来不大,但城墙却甚是坚实,更兼守军上下一心,连着攻打数日,依然未见破城之机。

此时,高丽援兵已至,领军乃是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

耨萨本是官员,相当于都督之职。

二人带着十五万大军,昼夜兼程,欲借唐兵攻城不下之时,两相交攻,将唐军困于城下。

唐军闻得此信,尽皆大惊。

李世绩却不以为然,大师回头正面迎击援军,另派偏师,直插敌军身后,以十万对十五万,大破高丽军。

高延寿、高惠真走投无路,只得率军投降。

此战中,领兵出战的小将薛仁贵白袍银戟,一马当先,冲溃敌营,一战成名,威名远扬。

此时西线战事已平,国内众人,俱将目光集聚在高丽战场上。

官报因为有随军采访同行,虽然山高路远,信息略为滞后,但依然不时有战况见于报端。

待薛仁贵在安市城下勇名大振时,朝廷也有意将忠勇事迹,大加宣传,因此这些时候,报纸连篇累椟,俱是薛仁贵的英勇事迹。

更有文人墨客为之作诗歌咏,连李世民也多有夸奖之词。

小九,听说了没有,你们范阳前些时候有个戏班子。

居然还排了一出《白袍征东记》什么的戏,过几天居然要到长安演来了。

祖述笑嘻嘻地对卢鸿说道。

卢鸿点头。

这事他自然知道。

事实上,写这剧本的还是太极书院地几个学生。

范阳一地,离辽东本就近些,因此当地人对战事的关注也颇高。

当薛仁贵的事迹流传时,当地的戏班子正发愁没有合适的戏演,结果便有人心思一动,求人给写了个剧本,将薛仁贵家贫从军、贤妻励志、从军剿贼、东征高丽成名之事,联缀成篇。

居然就凑了这出戏出来。

要说这等戏本,无论词曲还是唱念表演,与京城中卢鸿、祖述、莺娘的组织自然是无法相比。

但出自民间,也自有其特点。

表演中插科打荤,百般热闹。

又正合了眼下形势,因此一亮相便大受民众喜爱。

其他班子见了,过来说合,也取了本子去,整个范阳。

几家班子同时上演这出戏,弄得轰轰烈烈。

此事我也清楚,便是城中几位富商。

不忿你那班子,本地又无可以抗衡者,因此才有了范阳班儿进京一事。

前些天报纸上也登了不少这些事情,现在只要是与东征有关的消息,都万人瞩目,这出戏火起来,倒是很得人心啊。

呵,说来不过是个草台班子,一群杂七杂八的人弄出来的,好能好到哪去?祖述一脸的不服气:任哪都没办法和咱们比。

我们商量着。

这些天是不是也该弄出新戏了,小九你看——卢鸿摇摇头道:祖兄此言差矣。

若说词曲文雅、台风规矩,那班子拍马也追不上你们。

可你也不能小瞧了这些民间来地东西。

不信你瞧,这戏表现绝对差不了哪去。

与其唱对台戏,还不如你们也好好看看人家的东西里边。

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对咱们的戏曲,也有好处。

看祖述不以为然地表情,卢鸿笑道:孔夫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戏在范阳能大受欢迎。

必然有其道理。

祖兄乃是词曲大家。

难不成还有瞧不起这下里巴人的意思么?听卢鸿这么说,祖述用手挠着头。

嘿嘿笑着道:啥事让小九你一说,总是有道理的。

也罢,老黑这便回去叫人那班人,一齐准备去看看这《白袍征东记》有什么名堂便是。

过了几天,那家名叫燕社的戏班子在长安首演了《白袍征东记》。

因为是几家富商操持的,自然不会在戏院中上演了。

好在班子本来在范阳也是跑大台的,在长安这地戏台上也没放得很开。

几场下来,虽然在士林中影响不大,但却很受长安百姓的欢迎,一连演了十几天,场面也是非常热闹。

自此以后,自编自演成了大唐各地戏班子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各地各类戏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直到后来,由莺娘等所倡,在长安专门开立了一所戏坊,负责培养人才,整理各类资料,使得戏曲行业更加繁荣,不断发展。

大唐国内戏唱得热闹,高丽境内兵争也是到了紧要时分。

虽然李世绩正面退敌,但那安市城,连着攻打了一个多月,摇摇欲坠,但就是未能攻破。

李世绩心中忧虑,在大帐中与几位副将商议。

这高丽境内不比大唐,天气寒冷,一至深秋,便要天寒地冻。

大唐士兵,并未准备过冬衣物,粮草供应也日渐紧张,这场仗是不能拖下去地。

此时还阻在安市城下,距离平壤尚远,若再过数日还不能破城,便需另做打算了。

正在商议之时,门外士兵来报,道是高延寿、高惠真有事求禀。

一边的右卫大将李思摩皱眉道:这俩小子有什么事来?李世绩道:此二人久为高丽战将,说不定倒有些心思呢。

说罢,命人传他二人进来高延寿、高惠真进来后,见帐中数人团坐,连忙上前施礼。

高延寿开言道:李将军,这几日咱们全力攻城,只急切间不得下。

适才我二人商议,倒不若由我二人再领一师,径自直插安市城后的乌骨城。

这乌骨城主,老朽无能,我军出其不意,必然建功。

李世绩清癯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是两道长眉却不由抖动了一下。

一边的李思摩却喝道:二位将军所说,却有些冒险了吧。

目下咱们虽然暂时受阻,但这安市城也已经是再无余力,指日便将破城,何须再行此险?李世绩双目一展,伸手止住李思摩,面带微笑对二人道:二位将军心系军务,本帅极是心喜。

所献之计,亦是高妙。

只是如何行事,尚需再做研究。

只是二位将军所说乌骨城,咱们军中却少有资料,不知能否为本帅一解心中之惑?高延寿闻了,眼中露出喜色,连忙将乌骨城的位置、城池、守军等情况都讲了一通。

若有不甚清楚之处,李世绩便细细追问。

中间一些细节,高延寿不太了解的,高惠真便在一旁补充。

这一番说,直说了有大半个时辰,方才结束。

李世绩呵呵一笑道:倒有劳二位将军了。

二位之议,却有可取之处。

只是事关重大,还须再作商议。

无论如何,二位将军之功,本帅定然不会忘记便是。

高延寿二人对视一眼,脸上喜色不加掩饰,谢过之后退下。

李思摩疑惑地道:大人,此二人新投我军,若真依其计行事,恐有其诈,还需小心行事。

李世绩微微一笑道:此二人降唐之事,高丽皆知,若说再生反复,却是不会。

不过也难保他二人存了自保的心思。

若真容他二人领兵在外,我们胜了,他们自然是首功一件;若我们兵事不利,他们能掌握军队,也是一项资本。

只是所说分兵之策,却是大可研究。

来来,咱们再商量商量这些事,说不定便有些门道呢。

李世绩这一手玩得倒是很漂亮啊,一眨眼三城皆破。

估计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平壤城下了吧?卢鸿笑道。

李治点头道:这消息已经是十日前的,估计此时大军,应该已经兵临平壤城下。

只是平壤城高河深,急切间怕是难图。

若二月后再不能破城,今年就难再打下去了。

卢鸿道:是呵,李世绩大军孤军深入,便是要速战速决。

若一旦纠缠其中,时间长了,自然是对我军不利。

李治呵呵笑道:那就看李大人还有没有别的手段了。

这次他用分兵之策,先偷袭乌骨城得手,然后又伪装求援士兵,突袭建安。

最后又将两城官员百姓驱于安市城下,动摇对方军心,乘乱强攻取城,连环用计,可谓妙不可言。

父皇看了战报,都是赞不绝口呢。

卢鸿点头道:李大人用兵,确有鬼神难测之机。

只是平壤不比其他城市,盖苏文摆明是背城借一,做困兽之斗。

何况他知道我大军坚持不了多久,更是不会轻易放弃地。

李治点头,又说道:不过据李大人说道,已经派人前去百济,准备说动百济国王,相助我军攻打高丽,或是说动其提供我军棉衣粮草。

若得成事,倒也未必不能做长久之战。

卢鸿一听颇为惊讶道:若能得成,此计自然大妙。

即便不成,也可以此动摇高丽军心。

只是那百济与高丽本是盟友,此次因大唐加兵,未敢相助高丽。

只是要说动其反过来打高丽,也不太容易吧?李治道:本王也如此想。

不过李大人说道,乃是一个随军幕僚提出此议,更亲去百济做说客的。

这位幕僚还是庶子族中之人,名唤卢占臣,前几年时因科举入仕,一向能言善辩。

若真能说动百济出兵,倒也是一大助力。

卢鸿听了点点头,这位卢占臣他也知道,乃是当年太极书院中观岚阁中人,也曾随崔三醉学习过,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活了。

此次出使百济,说不定还真能让他立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