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作画之人,所绘事物,无论山水、花鸟亦或人物,定然是其心目中最美丽、最动人的一面。
初学之人,往往囿于心中见识与手下技艺,跳不出样式模型,或拟古人,或临画谱。
但画到绝妙的高手,自然是心手相应,全无规矩,手下写画全凭心中印象。
因此卢鸿画这仕女时,一眉一目,全凭心中感觉下笔,自然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之处。
只是不想前些时见衡阳公主一面,虽然惊鸿一瞥,但衡阳公主美貌,确是卢鸿生平仅见。
这份印象虽然未曾时时在心,但当其提笔作画之时,不知不觉便受到了影响。
并非说卢鸿对衡阳公主有什么念想企图,而是作画之人,天生对美的敏感,不自觉地影响到了他。
结果这瓶上仕女画出来,倒有个七八分象是衡阳公主的神韵。
在场诸人大多没有见过衡阳公主的相貌,因此自然想不到这里去。
唯独李治与姐姐相熟,前不久恪王之变时,因卢鸿神秘出现在衡阳公主的密室之中,以及那通向卢鸿卧室的秘道的缘故,对衡阳与卢鸿之间的关系就有些猜疑。
此次一见这仕女画得略有些面善,当然一下子就想到了与衡阳公主面目依稀相似。
但见众人为换卢鸿画瓷,一个个咬牙出血,李治却稳坐钓鱼台。
等轮到自己上场,不轻不重地将这杀手锏抛了出来。
果然见卢鸿开始未明其意,随即脸色大变。
不由心中大是得意。
卢鸿心知不妙,只是当了众人,却无法分说,只得暗中叫苦,对李治道:太子殿下——此事,不如过后再说?李治不为所动,淡淡地道:庶子有命,敢不遵从。
便待我那——师母大人来时,李治自然亲至府中拜见,更细听师尊解说。
旁边众人听李治以太子之尊。
竟然恭称卢鸿妻子郑柔为师母,又要亲到府中拜见,不由连称赞叹,果有太子风范,真乃大唐之福云云。
为臣怎敢劳动太子大驾,还是暂待后议吧?尊师重教,理所当然。
何况闻说师母大人气量高雅,就是师尊也很是尊重地,李治如何能不去拜见?卢鸿不由气结,自然明白李治要胁之意。
还说什么师尊也很是尊重的,摆明了是拿郑柔来压自己。
心下暗怒,心道我与你姐姐又没有什么说不明白地事,难道还怕你告恶状不成?再一想郑柔等了这些年,好容易京中事安定下来,将她接到这边,若再有些事生出来,弄得老婆不高兴。
似乎也不合适。
不过一对瓶子,自己随时能画。
李治少年心气,又是太子身份,愿意有此表现之处,便遂他心罢了。
罢罢,人在屋檐下,又被这坏小子算计了。
反正早晚这家伙得当皇帝的,让他占占便宜就占占便宜吧。
等以后咱再找回来。
想到此节,卢鸿嘿嘿笑道:太子殿下如此亲体下情,卢鸿心中至慰。
既然如此,这对瓶子便赠与太子殿下。
望太子永记今日之念,推重文化。
尊贤爱老。
方不负大唐储君之望。
李治笑得如同一只小狐狸一般,却一本正经地谢过卢鸿。
将那瓶子收了,还不忘对卢鸿眨眨眼。
卢鸿怕他人相问,也不多留,连忙声称要回家准备,与众人作别,匆匆而去。
留下众人,均觉得其中似有些奇怪之处,只是均不明所以。
褚遂良与闫立本二人,却念念不忘似与不似之说。
适才见李治一说瓶上美人似与不似,卢鸿便大加赞赏,以瓶相赠。
只是二人看了又看,实在看不出瓶上仕女似在何处,不似在何处。
二人本欲问卢鸿,但不等出声,卢鸿已经扬长而去。
只好回转身,将来请教太子殿下。
请问太子殿下,适才所说似于不似,这瓶上仕女,固然极佳,但其似在何处,又不似在何处?褚遂良疑惑地问道。
李治咳嗽一声,目光清朗,神态平和地道:哦,褚大人,这似与不似,在何处么——嗯,似与不似,全在心中啊!众人只觉太子之言,高深莫测。
褚闫二人,眉头紧皱,苦苦思索。
李治强忍笑意,与众人一一告别,命下人携了似与不似的仕女瓶,洒然而去。
之后褚遂良、闫立本二人,却因此言大费思量。
再之后,《艺苑掇英》以卢鸿此言为题,专邀褚闫二人,为此各写文字,出版了一期专刊。
只是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二位大家对此言的理解,竟然绝不相同。
闫立本是真正的画师出身,对画艺的理解着重于由技巧,而后渐至自然。
所谓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入手繁缛,渐至高远。
他认为李治说所似与不似,只在心中,乃是由外而内,由似至不似。
因此提出初习画艺,务求逼似;上溯心源,渐成天真。
褚遂良本是书道高手,后涉画艺。
因此认为画为心声,不应斤斤计较于形似,不应耗费时日于技巧。
更言道太子殿下所谓似与不似,只在心中定然便是此意,由此提出直指本心,无拘无束,要抛却形役,不求肖似,自然天成,但得神韵。
似与不似的观点一出来,便引得世间艺人纷纷关注。
两位大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申,各抒己见后,又引得各自支持一方加入了论战之中。
二人虽然私交极深,但画论观点,却越分越远,争论不休。
李治只在心中的论点,更是深得称赞。
这次辩论,不只将书画界各大家全都引了过来,便是儒学名宿也都多由其说论及至理奥义,认为此说深合卢鸿所说辩证之法,颇有义理。
后来佛道诸家,竟然也由此发挥,弄出了无数公案。
这场笔墨官司直到二人故世之后,仍然未有停歇。
其身后各有继承衣钵之人,又各自发扬光大,竟成了后世画派两大宗,影响巨大,后人以褚派与闫派称之。
褚闫二人争论之时,也曾面询于卢鸿、李治二人。
卢鸿只是哼哼哈哈,顾左右而言他。
彼时已为天子的李治表情更为奇怪,似是强忍着什么,只是说不出来。
最后只管拿出天子威仪,道是只凭个人自已理解便是。
自己心悬国事,日理万机,这等艺事小事,却是不该拿来烦扰天子。
二人却不知,李治之后为此事笑了许久。
后来他将宫中收藏书画文房之室,命名为似不似斋,第一件藏品,便是卢鸿所绘仕女瓶。
据说李治每至似不似斋中把玩文物,见到这瓶总是停步凝视片刻,然后哈哈大笑。
卢鸿此时自然不知道自己与李治这段哑谜居然会产生这么大地影响,他这几天分别画了些小器物,便换了一大堆宝贝来。
想想前一段被人打劫暗抢的惨痛损失,这回总算找回本来。
虽然被李治阴了一把,但无损大局,总还是赚得多些。
除了给众人画了些东西之外,还特地补画了一对瓶子,其上仕女数人,正是郑柔、红袖与小翠等人摆弄盆景,形神皆似。
估计等郑柔等人来了,见了此瓶必然喜欢。
终于等郑柔来到长安,卢鸿早早到灞桥接了,先到卢承庆府中拜见。
卢承庆因李世绩一直未还,又因李恪谋反时有功,被李世民提拔为兵部尚书,颇受重用。
见郑柔一家搬来长安,心中欢喜,留着卢鸿二人在府中用过饭后,看天色不早,怕城门出不去,才放了二人出来。
到了终南府上,虽然天气渐晚,但此时天色长,也还未黑。
郑柔本就是喜欢山色,见了这处府宅,果然欢喜。
夫妻二人说起在范阳时说归隐山林之事,不想此便得深居山中之愿。
转了一圈,又见卢鸿拿出为郑柔所绘瓶子来。
红袖当时眼睛就瞪大了。
画的这是小姐——还有我和小翠姐。
太象了!少爷你真厉害!郑柔却有些腼腆地道:妾身哪有这般漂亮。
鸿哥错爱了。
哪里,这次见面,我倒觉得画得不象——柔妹你看起来更漂亮了郑柔脸色通红,却是满脸的甜蜜欢喜,显是颇为受用。
奴婢春兰、秋菊、夏荷、冬梅——拜见老爷夫人。
四位丫环也出来,拜见初到此地的郑柔。
啊——郑柔、红袖、小翠看着这四位站成一排,当时都是一脸震惊。
红袖最是心直口快,直接惊道:怪不得——天哪,洗砚倒真是听话,怎么找了这么四位姐姐来的。
真难为少爷你——小翠看着卢鸿,剧烈喘息几口,以手抚胸,目光中全是佩服与同情。
只有郑柔不失大妇威严,面色很快地恢复平静,命四人平身,口中却对卢鸿小声说道:怪不得夫君刚才说看着我更漂亮了,这回妾身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