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物贩子在唐朝全集 > 第六章 格物论

第六章 格物论

2025-03-31 02:14:31

既然一时无处索解,师徒二人也就不再谈论重审的由来,转而谈起卢鸿的这部《格物论》来。

这《格物论》中算学一卷,是卢鸿根据前世记忆中数字的基础知识,结合易理而写作的一本数字专著。

《易》颇重数理,其本身便是二进制的数字排列,以阳阴二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妨可以认为,易经事实上,就是要以数学的方式,来演算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变化。

卢鸿在算学中,首次提出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并给出了六十四卦的对应数字演变公式。

并以此为开端,讲明欲穷易理,先明数学的观点。

其后卢鸿提出了数理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式与定理。

中国古代数学,对于公式和定理的总结推导,并不是十分重视。

虽然卢鸿在书中提出的公式及定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但这种研究数学的方法,引起了太极书院几名精于算学的讲学以及学子的极大兴趣。

为此,在太极书院中,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数学的组织,名为数学院。

在卢鸿的建议下,几乎将目前各类算经中的难题,一一通过公式、定理的研究,推演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来。

这几年来,已经是颇有成果。

现在卢鸿绝对敢说,太极书院数学院中的讲学和学生,随便拿一个出来,到国子监的算学馆中,也能算得上顶尖的人物。

只是这些人被卢鸿提出的方程式、平面几何之类地新知识迷得入了神,一个个大有成为数字呆子的可能性,天天在一起扎堆讨论公式定理。

数学院中几个讲学。

更声称要写出一部前无古人的《数学典》来,让天下学数之人,都要叹为观止。

孔颖达边听卢鸿讲解这卷算学的新意,一边随手翻开书来。

只见书中写的,几乎全是自己看不太懂地符号。

一时茫然。

卢鸿见了,连忙解释道:恩师有所不知,这其中的符号,乃是学生在研习数理时,为了方便标记而用的。

在书册之中,专有凡例。

说罢便一一讲给孔颖达。

孔颖达听了,就将凡例细审了一过。

再听卢鸿讲其中的数位进制、公式定理以及各类推算方法,观看各类图表。

越听越是心惊,自己翻看了一半时,忽然掩卷,半晌无语。

思索半刻,孔颖达长叹一声说:卢鸿,你这卷算学,当真开古今未有的新局面。

堪称有易以来。

数理最精微的专著。

尤其难得的是,数理本是易学中,最为艰涩复杂地一部分,寻常天资略差的学子,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就算是聪明人,没有名师指点。

也难有大成。

但你这新算学,只要是中人之资。

按照书中所说公式、定理,以之演算万物,也不是什么难事。

后代学人,只要在前人基础上,将公式和定理,逐渐深入,累积总结,定然有解开至理地那一天。

唉,可惜老夫等不到那一天,不过能有你这样的弟子,开创这般成就,也就庶几无憾了。

孔颖达说到此处,一时有些萧索,见卢鸿想要说话,摇摇手止住说:你也不必谦虚了。

我也早就说过,若说学业,我本也没什么可以指点你的。

若能有所提携,也是我的幸事了。

只是这部《格物论》,你可有将之付梓出版的打算?卢鸿说:这部《格物论》,本是学生不自量力,为太极书院所编写的一套教材,也曾委托奚家印书坊印制一部分,但只是内部教学使用,未曾发行过。

因为书中内容还是草创,未称完备,本无公开出版的打算。

何况这本《格物论》就算是印了,怕是销量也有限,印书坊也未必愿意大量印制出版呢。

这次学生携来,乃是作为作业,呈于恩师指点地。

其实卢鸿这话只说了一半。

他本意是将这《格物论》中地知识,当作太极书院中培养学生的法宝。

更深一点的知识,除了数学院中研究外,也就是观岚阁中几个精英能够知晓,自然不会拿出来献宝的。

这次卢鸿带来的书中,主要都是基础知识,如数学中方程式等内容,都未曾包括。

孔颖达说:数学若说完备精深,岂有尽头。

以为师看来,你这套书,便要早早出版才是,也让天下数理学人,共习书中研究方法。

若说销量有限一事,也无须担心。

朝庭开科取士,数算也是颇为重要。

明日为师便与国子监中同仁共义,上奏请将你这卷新算学,订为新进算书,由朝庭刊定推广,想来不致有何难处。

卢鸿听了,连忙应是,又谢过孔颖达。

孔颖达心情甚好,又呵呵笑道:那马嘉运为人,少年得志,略略有些傲气,又偶尔爱用些小心思。

他算学本精,在算学馆中也有些名气,所说要你指点之事,怕还有些后话。

为师看你这新算学的深浅,要真较起真来,马嘉运难免要丢了面子。

此人于朝中有些根基,卢鸿你须注意不要太过份才好。

卢鸿一听大汗,原来自己这位师尊心里明镜一般,只是面上看来无知无觉地样子。

想来也是,孔颖达本也不是呆子,混迹官场这些年,虽然不是如他人般洞明世事,但观人察色,岂是寻常。

只是卢鸿本性不爱委曲求全,人家欺上门来,如何避得?想了一下,便开口说:启禀恩师,其实这数学一道,虽然是学生提出来的,但太极书院中专门有几位学生,日日研习这数学,目前若说专精,只怕还在学生之上。

学生听说国子学中,算学馆中学子也不少。

不若便仿照经辩之例,举办算数竞赛,先由太极书院中数学院与国子学算学馆中,互竞高低如何?也免得私人争论,伤了和气。

卢鸿此法,明明是要让太极书院数学院,压国子学算学馆一头。

自己不出面,却要自己地学生来打擂台。

但此法光明正大,又不碍着个人的颜面,想来那马嘉运,也没有话说。

卢鸿的心思,孔颖达自然明白。

想来卢鸿对于太极书院的数学院,必然是颇有自信,才有此议。

孔颖达现为国子祭酒,若是算学馆胜了自然有面子,就算是败了,卢鸿也是自己的学生,也不算丢脸面。

此法不只可光大卢鸿新算学,也免去私下受人指摘挑战的麻烦,公平公正,倒也是个方法。

孔颖达点点头说:当下朝庭偃武习文之风颇盛,文风流被,日渐兴旺。

前些时经会经辩等议,朝庭也是颇为许可的。

如果这算数竞赛一事可行,必然于算数之学发展,有极大的推动。

只是上次长安经辩,荣阳郑诚舌战群儒,压倒长安诸贤;如果这次算数竞赛再失手于范阳太极书院,怕是朝庭面子上,要过不去了。

卢鸿嘿嘿笑着说:这倒也不妨。

现下其他世家,也纷纷仿效,兴建书院。

不如此次竞赛,便全邀各书院参加,每家一支队伍,限定人数,集体对抗。

估计算学馆再不济,也不至于成绩太差吧。

如果师尊还觉得不好交差,不如便定下规矩,凡此次参赛中成绩突出者,便聘入算学馆为助教。

一来为朝庭发掘了人材,二来胜者也成了算学馆的人,也就没什么过不去的了。

孔颖达听了不由也乐了,打量了卢鸿几眼,心说早有所闻,自己这个便宜徒弟事上算得极精,点子多多,从来不肯吃亏。

今天商量这几件事,自己一有难题,卢鸿总是解决之道。

表面看来,公平无比,让人无可指摘。

但细算下来,总是可着他卢家合适,再没便宜让别人占了去。

孔颖达摇了摇头说:算了算了,就依你便是。

这算数竞赛之事,老夫明天便同你的大作一事共同奏明施行。

这几天你先休息一下,估计也少不了雅会宴请,应酬之时切勿太过,小心谨慎才是。

算数书与竞赛之事已定,孔颖达又翻看了物理两卷。

只是这两卷更为艰深新颖,便是孔颖达别说未曾得闻,就连想也想不到。

感叹之余,也不再细究,便合了书卷,道是日后详审。

师徒二人又闲话几句,卢鸿起身告辞。

这几日还要先回卢承庆府上暂歇,待审书开始之后,卢鸿再搬到孔颖达府内去。

回了卢府,卢鸿才进了自己的院中,便见祖述正与卢平卢齐在院中站着说话。

见卢鸿一进来,祖述几步便跑上来,紧紧拉了卢鸿的手大声说:小九你可回来了。

哥哥明天家中有个小宴,兄弟你可务必要出席,千万千万,就当帮哥哥个忙便是。

哥哥这可求你了。

此时虽然天气还甚是凉爽,但卢鸿见祖述额头上居然密密的满是汗珠,心下惊讶怎么这位哥哥急成这样,难道出席个宴席上,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成?还未说话,却见身后闻讯而来的管家与一个下人,抱了两大堆各色名刺宴贴来,足足有几十份。

这时再看看祖述面上焦急等待的神情,卢鸿心下才有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