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静静地坐着,听陈独秀宣读岳王会章程,然后集体宣誓。
会后,当选为会长的陈独秀利用会费,租了两间房子作秘密联络点。
这年年关,陈独秀回安庆过了年。
1906年夏,陈独秀和苏曼殊利用暑假一起去日本。
这是陈独秀第三次去日本。
苏曼殊在上海和陈独秀分手后,去香港投靠陈少白,因误会受到冷遇。
这次去日本,苏曼殊想寻找大姨河合仙(义母)。
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横滨,母亲是日本人河合若子,父亲苏杰在苏曼殊出世前即丢弃河合若子而去。
苏曼殊出生不久,母亲嫁给了一个海军军官。
改嫁前,母亲将苏曼殊交给其姐河合仙。
到日本后,苏曼殊没有找到河合仙,因送小野氏南归,和陈独秀在大热之前回到芜湖。
在回来的船上,陈独秀吟诗《偕曼殊自日本归国舟中》:舟随番舶朝朝远,魂附东舟夕夕还。
收拾闲情沉逝水,恼人新月故湾湾。
恼人新月故湾湾,说明二人心情不太好。
陈独秀吟诗的时间在新月初上时分,即旧历七月初。
回到芜湖后,苏曼殊于9月13日(旧历七月二十五日)给刘三写信说:申江别后,弟即偕仲甫东游。
至处暑后,始抵皖江。
过沪时因小疾未尽脱体,不克趋叩高斋,细谈离绪。
不能使人无怫郁也!正在怀思,而达权来,询知故人无恙,差慰下怀。
弟日来寂处小楼,不觉秋声半树,忽忽韶光,迄无成就,清夜抚心,殊堪自惭!吾兄其何以教我耶?刘三(1890~1938),字季平,又字江南,上海人,1909年入南社,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主持江苏省通志馆,历任东南国民大学教授。
1928年筹设监察院,任监察委员,著《黄叶楼遗诗》。
皖江,这里指芜湖,但明清人一般指安庆。
经陈独秀、刘师培介绍,苏曼殊于暑假后到芜湖皖江中学任画画教师。
陈独秀很欣赏苏曼殊的画,说是看了如咫尺千里,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画家浪费笔墨,并以诗僧、画僧相称。
苏曼殊与刘师培、何震夫妻是朋友,到芜湖后,苏曼殊住到了刘家。
何震喜欢苏曼殊的画,三番五次要拜苏曼殊为师。
在芜湖,苏曼殊与怀宁人邓艺孙过从甚密。
邓艺孙(1857~1913),字绳侯,号世白,白麟畈(今安庆怀宁县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书法大师邓石如的曾孙。
邓艺孙7岁丧父,随祖父邓传密(时任湖南石鼓书院山长)至湖南读书。
14岁时,祖父在家病逝。
17岁时补邑庠生。
光绪末,李光炯在芜湖创办安徽公学,邓艺孙继李光炯担任监督。
他是邓以蛰的父亲,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祖父。
苏、邓两人年龄悬殊,算是两代人,系忘年交,共晨夕者弥月,并一起游玩了南京。
苏曼殊离开芜湖后,邓艺孙吟诗《忆曼殊阿阇黎》:寥落枯禅一纸书,欹斜淡墨渺愁予。
酒家三日秦淮景,何处沧波问曼殊?酒家三日秦淮景,指与苏曼殊、江彤侯等到金陵作三日游;何处沧波问曼殊?,指不知道苏曼殊现在的踪迹。
此诗后载《潮音》杂志。
五千年绝学从今起1907年春,陈独秀第四次来到日本。
陈独秀这次回安庆,高晓岚怀了身孕,夏末生下一女儿,即陈乔年之妹。
不久,幼女夭折。
到东京后,陈独秀住在神田区猿乐町二丁目番地清寿馆,和章士钊、苏曼殊住一室。
此外,邓艺孙的两个儿子邓初(老二)和邓以蛰也住在这里。
陈独秀和章士钊在正则英语学校学习英文,同时到早稻田大学学习西欧文化。
邓初学医,邓以蛰在宏文书院学日语,后入干叶医专读书。
学习之余,陈独秀和章太炎、苏曼殊、张继、陶冶公、刘师培和何震夫妻以及日本人幸得秋水等成立了亚洲和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