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时代(16)

2025-03-31 02:14:51

白妙轻罗薄几重,石栏桥畔小池东。

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蕖寂寞红。

白妙,苏曼殊原注:日人称里衣之袖曰‘白妙’。

石栏桥,即通天桥;胡姬,外国女子,此指百助眉史。

芙蕖,即荷花。

《诗经》郑玄笺:荷花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说明荷花已开。

百助眉史此时成了一名弹筝的艺伎。

在陈独秀劝说下,苏曼殊决定作画卖钱,赎出百助眉史,不料艺伎老板用计奸污了百助眉史,迫使百助眉史蹈海自杀。

苏曼殊写了十首怀念百助眉史的《本事诗》,给陈独秀看。

其一云: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我亦艰难多病日,那堪重听入云筝。

见后,陈独秀写了和诗十首,其一云:双舒玉简轻桃拨,鸟啄风铃珠碎鸣;一柱一弦亲手抚,化身愿作乐中筝。

一天夜晚,风雨交加,苏曼殊路过东京的若松町,这是牛込区的一条街,百助眉史从前住在这里。

听着附近庵里的钟声,苏曼殊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半夜不能入睡,吟诗《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二首),其一云: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涉江谁为采芙蓉?指百助眉史曾在夏日下水,采荷花的旧事。

六穿得像鬼一样章太炎因《苏报》案名重一时,1906年6月出狱后,来到东京,任《民报》总编辑。

他的古文造诣很高,文章古奥,平常好说佛法,为朋友讲《说文解字》。

陈独秀很佩服他的朴学,章太炎也夸奖几句陈独秀的文字学。

当时钱夏(钱玄同,字德潜)也在《民报》馆。

陈独秀不参加同盟会,但喜欢读《民报》,平常无事,喜欢到《民报》馆坐坐。

除了文字学,陈独秀还沉醉于拜伦(Byron)与雪莱(Shelley)的全集。

因为看多了,陈独秀就时而拜伦的浪漫主义,时而卢梭的自由主义,时而易卜生的个人主义。

在邓以蛰眼里,陈独秀就是南宋的陈同甫再世,而陈独秀本人也最服膺陈同甫和叶水心。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浙江永康)人,永康学派的代表。

叶水心(即叶适),南宋理学家,提出气乃宇宙万物之源的学说。

1908年夏日的一个星期天,陈独秀来到《民报》馆。

湖北人黄季刚正在和章太炎、钱玄同闲谈,见来了生人,便退到里屋。

谈了一会儿,周作人也来了。

谈到汉学,陈独秀说:清汉学发达,戴、段、王都是安徽、江苏人,安徽、江苏还是出人的。

陈独秀知道章太炎、钱玄同、周作人都是浙江人,因为是熟人,他也不避讳。

章太炎清秀的长脸看上去很精神。

他见陈独秀抬举安徽、江苏人,虽不以为然,为了给客人面子,附和着点了点头,哼了几声。

湖北没有出什么人……陈独秀继续高谈阔论。

章太炎又附和了一句:是啊,湖北没有出什么人。

在里屋的湖北人黄季刚听了直喘粗气,大叫: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

陈独秀没想到草丛里杀出个程咬金,弄得十分尴尬,找了个由头,起身告辞。

有趣的是,安徽的学者,后来偏偏包含了足下。

秋初的一天,日本枥木县日光山温暖如春,泛黄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动,远远的高岩上,高约100公尺、宽约10公尺的华严瀑布,似一匹巨大的白练,呼啸而下。

空谷中,水声如雷,水花飞溅。

陈独秀坐在远处的半山腰间,默默地看着异国东瀛这幅奇异壮观的景色,出神入化,呆了半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