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人政治孰是孰非: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 第四章 创办《青年杂志》(6)

第四章 创办《青年杂志》(6)

2025-03-31 02:14:51

和陈独秀游西湖,是在1912年春天。

几天后,陈独秀和汪孟邹北上,到北京募集出版股金。

临走前,陈独秀请刘半农校阅苏曼殊的短篇小说《碎簪记》,并请刘半农和苏曼殊联系,将刊登苏曼殊小说的《新青年》,及时寄给了苏曼殊。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为半农。

江苏江阴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任革命军文书。

苏曼殊去西湖前的一个晚上,在陈独秀家与刘半农见过一面,因此,陈独秀委托刘半农和苏曼殊联系。

陈独秀走后,刘半农校对苏曼殊的小说,因不解梵语,给苏曼殊写信,问其小说中梵语达吐的含义。

信末,刘半农告诉苏曼殊,准备明春到杭州一游。

12月10日,在杭州的苏曼殊署名昙鸾,给刘半农写回信说:来示过誉,诚惶诚恐,所记固属于虚,望先生不必问也。

杂志第三本如已出版,望即日赐寄一分(份),因仲子北行,无由索阅。

尊撰灵秀罕俦,令人神往。

不慧正如图腾社会中人,无足为先生道也。

近日病少除,书《人鬼记》,已得千余字。

异日先生如见之,亦不必问也。

杂志第三本如已出版,指12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三期。

尊撰灵秀罕俦,指刘半农写的《灵霞馆笔记·爱尔兰爱国诗人》,该文刊登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二期上。

近日病少除,书《人鬼记》指《非梦记》。

病少除指苏曼殊患肠道疾病。

12月17日,苏曼殊在杭州收到刘半农寄来的两期《新青年》,即第二卷第三期和第四期。

第二卷第四期刊登了陈独秀11月22日北上前写的《为苏曼殊〈碎簪记〉作后叙》。

此外,这两期《新青年》杂志上,分别刊登了刘半农的译作《灵霞馆笔记·欧洲花园》和《灵霞馆笔记·拜伦遗事》(即《拜伦家书》)。

苏曼殊和陈独秀一样,是拜伦的崇拜者。

接到刘半农复信当天,苏曼殊署名玄瑛,给刘半农写了第二封信:惠寄杂志,甚感。

《拜伦记》(原译《拜轮记》)得细读一通,知吾公亦多情人也。

不慧比来胸膈时时作痛,神经纷乱,只好垂纶湖畔,甚望吾公能早来也。

朗生兄时相聚首否?彼亦缠绵悱恻之人,见时乞为不慧道念。

雪茄当足一月之用,故仍无过沪之期。

暇时寄我数言,以慰岑寂。

信中说的《拜伦记》指刘半农的《灵霞馆笔记·拜伦遗事》。

收到苏曼殊的信,刘半农立即回了明信片,其中提议成立一个拜伦学会。

苏曼殊收到后,于12月25日当天给刘半农写了明信片:来示敬悉,Christmas Card亦拜领,感谢无量。

拜伦学会之事,如藉大雅倡之,不慧欣欢顶礼,难为譬说矣。

日来湖上颇暖,不慧忽患脑流之疾,日唯静卧。

返沪仍未有期。

仲子亦久无书至,正思念之。

此间有马处士一浮,其人无书不读,不慧曾两次相见,谈论娓娓,令人忘饥也。

如学会果成,不慧当请处士有所赞助,宁非盛事?率尔奉复。

敬问著安!Christmas Card指耶稣诞日贺片,即圣诞卡;仲子即陈独秀,此时还在北京。

因回江阴过年,刘半农没有回苏曼殊的信。

从此,两人不再往来。

两年后,苏曼殊去世。

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校学生王统照上课余暇,喜欢读《新青年》。

见别人给记者写信有回音,自己也忍不住给记者写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