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时代(5)

2025-03-31 02:14:51

下午,陈独秀拿着卷子,冥思苦想,又遇到一件难忘的事。

他后来回忆说: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考头场时,看见一位徐州的大胖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跷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陈独秀见了,像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发了呆。

科举试题一般出自《四书》《五经》,出题者不具体注明,要考生自己判断。

一些考生如果平时不努力,会常常走题。

第一场考试题:文学子游和聪明睿知(智)二句食之以时三句赋得多少楼台烟雨中得中字文学子游,即孔门十哲之一的子游,曾任武城(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宰。

在孔门四科中,子游在文学科中占第一位。

孔子去世后,子游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学派。

聪明睿知(智),指聪敏有智慧、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出自《周易·系辞》,云:古之聪明睿知(智),神武而不杀者夫。

食之以时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即要求统治者节制物欲,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发展生产,不要随心所欲地增加人民的负担。

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绝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清代以诗作科举考题始于乾隆年间,考官出诗题,往往以秋、清等为韵,像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语境低沉的诗题很少,反映了甲午战败之后民族危机的加剧。

江宁人杨炎昌在这次考试中考取了解元(第一名)。

扬州人许蓉镜考取了举人,他作中字韵诗云:多少江南景,都归一望中。

楼台争起伏,烟雨锁空蒙。

近水参差列,依山点缀功。

云阴围四面,春色霭双瞳。

金碧迷茫认,丹青罨画同。

树痕微漏日,铃语但闻风。

虚室应生白,轻尘不染红。

蓬瀛欣珥笔,清兴寄诗筒。

这一回,昭明太子没有帮陈独秀的忙,兄弟俩以及哥哥的先生等,全翻了船。

陈独秀真的是多少楼台烟雨中了。

虽然陈独秀写自传说,我这次乡试,本来很勉强,字里行间,对于自己的落第并不意外,但内心是遗憾的。

他后来写诗,不写楼台烟雨。

落第的陈独秀,从此痛恨科举道路,转而信奉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思想,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1916年,陈独秀写《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谈到从前颇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前读康先生及其徒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粲然可观,茅塞顿开。

五完婚从南京回来,陈独秀与高晓岚完婚。

陈独秀前年考中秀才第一名后,安庆城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望族和富户人家,托媒上门,打听陈独秀的生辰八字。

用陈独秀后来的话说,这是母亲高兴的社会原因。

安庆副将高登科也请媒人上门,为自己的女儿说媒。

高将军是霍邱城东十里高家洋人(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出身贫寒,小时受继母虐待。

13岁那年他放鹅丢了两只,不敢回家,正巧一支官兵路过,他随军而去。

高登科作战勇猛,升任副将。

高登科娶了三位夫人,女儿高晓岚是续弦詹氏所生。

詹氏死后,高晓岚受到继母厅氏的虐待,高登科遂带她到安庆,亲自教养。

高晓岚(小名大众)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正月十八日,这年21岁,比陈独秀大三岁。

陈独秀属兔,高晓岚属鼠,两人不克生肖。

安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

高晓岚荆钗布衣,朴实厚道。

俗话说,十八无丑女,这件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