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时代(6)

2025-03-31 02:14:51

婚礼那天,陈家剖屋的亲族、本家来了不少人。

陈独秀的大姐夫、商人吴向荣,小姐夫、画家姜筠之侄姜超甫都来了。

婚礼杂事主要靠两位已出嫁的姐姐和嫂嫂张氏做。

高登科穿了皇帝赏他的马褂,请了不少当地有脸面的人到场。

黄娥初出座,宠妹始相随。

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小名小众)刚十岁,也随亲戚从霍邱赶来参加姐姐的婚礼。

陈、高两家热闹了几天,了却了一件心事。

小众活泼,和姐姐性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喜欢和姐夫说话,给陈独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婚燕尔,北方的寒流就南下了。

陈独秀和高晓岚一个新潮,一个守旧,度完了蜜月,两人的话也说完了。

慢慢的,高晓岚有事无事便到嫂子张氏屋里坐。

这年冬天,陈独秀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新式文章《扬子江形势论略》。

他写此文的目的,是引领于我国政府也,勉付梨灾,愿质诸海内同志,共抱杞忧者。

此时的陈独秀,对于清朝政府,尚无不二之心。

陈独秀的岳父高登科哪一年去世的呢?吴腾凰、徐航先生写的《蒋光慈评传》说:1918年,高氏姐妹的父亲病逝。

她们为使母亲亓[厅]氏在家不致孤独寂寞,两人于1919年1月下旬偕陈独秀来霍邱城关,准备把老人接到他们当时寓居的南京。

陈独秀在霍邱住了半个月。

陈独秀1919年1月下旬是否去霍邱,尚未见旁证。

陈独秀和高君曼结合后,高晓岚和高君曼姐妹失和,不可能一起去霍邱奔丧。

六关东遭丧乱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康梁维新变法失败。

就在这一年,陈独秀与高晓岚的第一个儿子在大南门培德巷东口一号出世了。

他便是后来曾任中共五大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

因庆元的三个儿子遐年、遐勋、遐永比延年大,延年小名叫小四子。

延年脑门阔,像陈独秀,瓜子脸像高晓岚。

延年的出世,对高晓岚是个安慰。

陈独秀年纪轻轻做了父亲,喜上眉梢。

陈独秀和哥哥庆元虽然都是秀才,但赋闲在家,没有生活来源,一家人粗茶淡饭,幸亏有陈昔凡支撑。

白胡子爹爹去世后,家中一切,由嗣父陈昔凡做主。

昔凡脸色慈祥,眉清目秀,鼻隆耳大,一副富人吉相,此时在辽阳州任过班升道,分省补用,以知府赏戴翎(四品)。

延年出生这年春节,陈昔凡回家省亲,走时带陈庆元、陈独秀弟兄俩去东北,一来帮助自己做事,一来减轻家庭负担,此外,也帮助小兄弟俩增加见识。

社会混乱,将兄弟俩放在自己身边,可以随时训导。

到了东北,陈独秀帮助嗣父抄写文稿,做些杂事。

一次,陈独秀随陈昔凡在东北乘火车,天黑大雨,几个喝醉酒的俄国士兵将中国人赶下火车。

陈独秀十分愤怒,中国人买了车票,为什么还被赶下车,甚至被打死?无奈中东铁路的路权属于沙皇俄国。

此事,给陈独秀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义和团朱红灯大闹山东,朝廷朝夕不安,东北不如南方安定,陈独秀兄弟于1899年年底南还。

此时正是隆冬季节,一路天寒地冻,惊鸿四野。

弟兄俩日夜兼程,风餐露宿。

1900年春节前夕,赶回安庆。

本想和母亲查氏过一个团圆年,不料母亲在两个儿子离开后已于1899年去世。

陈独秀靠在门边,泪如雨下。

哥哥十年后去世,陈独秀写《述哀》云:关东遭丧乱,飞鸿惊寒弦。

南奔历艰险,意图骨肉全。

辛苦归闾里,母已长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