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年时代(7)

2025-03-31 02:14:51

对于义和团,陈独秀一直印象不好,认为义和团排外,是少数人之罪恶。

1924年9月3日,陈独秀在《向导》周报第八十一期发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纠正了从前的两个错误观点,说:义和团的野蛮,义和团的顽旧与迷信,义和团时的恐怖空气,我都亲身经验过,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陈独秀回来时,延年出生已三个年头,能下地学走路了。

偶尔,陈独秀带着儿子到江边玩一会儿。

1900年年底,高晓岚生下了女儿玉莹,小名筱秀。

筱秀出生后,高晓岚更忙了,成天围着锅台和孩子转。

陈独秀是闲不住的人,要么在家读书,要么邀上一帮朋友高谈阔论,很少问延年在做什么。

母亲忙着烧饭时,延年经常被吆喝到摇篮前,照看一会儿襁褓中的妹妹。

更多的时间,延年是和伯父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斗蟋蟀、滚铁环等各种游戏。

偶尔,陈独秀揭开砚台盖,拔下笔套,写一会儿毛笔字。

嗣父陈昔凡练隶书,擅长绘画,叫陈独秀从小临摹碑帖,少习馆阁体。

1901年4月3日,励学译社在苏州创刊《励学译编》,发行所在苏州胥门内养育巷北女冠子桥墩,并在安庆设代售处。

陈独秀父亲陈衍中曾在苏州教书,苏州与陈独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请陈独秀参与了该刊的发起。

《励学译编》第一期卷末记载了助资诸君姓氏,其中有陈仲甫先生捐银三元。

第一期还刊登了安庆代售处及代售人是:安庆,南门内名利栈隔壁陈仲甫先生因为陈独秀打算离开安庆,第二期(1901年5月3日出版)后改为:姚家口藏书楼何春台先生。

何春台后来也去了日本,第五期后仅写了安庆代售点姚家口皖省藏书楼。

《励学译编》是陈独秀第一次参与的报刊工作,南门内名利栈,是陈独秀家隔壁的商号。

姚家口藏书楼何春台先生,是藏书楼的小主人。

春天,东北稍安。

陈昔凡带信,要陈独秀和庆元再去东北。

但陈独秀决定去日本留学,不去东北了。

为了凑齐上日语速成班的学费,陈独秀找高晓岚要金手镯,妻子怎么也不肯,这可是娘家带来的啊!初秋,庆元庆同弟兄俩相约起程。

一个去日本,一个去东北。

相携出门去,顾影各涓涓;兄就辽东道,弟航燕海边。

陈独秀在他后来写的这首《述哀》诗中,追忆了弟兄俩分手的情景。

那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兄弟俩的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