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 第二章 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1)

第二章 悠悠忠心,从军为报国(1)

2025-03-31 02:15:45

一、加入粤军,回师广州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薛岳似乎更钟情于夏季。

夏季像个直爽的汉子,要么是一轮火爆的烈日,无遮无拦的,挥洒着所有的热情;要么是一场倾盆的暴雨,痛快淋漓的,宣泄着胸中的一切。

一场大雨之后,五月的潮汕大地显现出一派初夏的景象。

田里的禾苗随风飘动,像涌动的绿海。

眨眼间,离开保定军校已经半年多,在南国阳光的曝晒下,薛岳皮肤黝黑,显得更为干练,已在紧张的集训中成长为一名标准的军人。

他的老师、担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邓铿非常喜欢这位有个性、爱思考、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特地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上尉参谋。

薛岳参军后才知道,桂系军阀原本是不愿意让中山先生掌握军队的,但是,由于皖系驻闽的军阀李厚基正从闽南向广东进军,为了让中山先生率军去打仗,这才同意组建援闽粤军,并任命陈炯明为该军总司令。

陈炯明率部从广州出发后,感到力量单薄,先把队伍驻扎在潮汕地区,就地增募了近10个营,并在邓铿的帮助下,进行严格训练,这才使部队力量得以精干充实,像稻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1919年5月17日,五四爱国运动热潮席卷神州大地,中山先生见时机成熟,命令援闽粤军分三路向福建进攻。

援闽粤军犹如过江猛龙,数月之间,连克闽西20余县,一举攻占闽南重镇漳州。

漳州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因旁有一水叫漳江而得名。

陈炯明占领漳州后,迅速将援闽粤军扩编为两个军,共有两万多人,其中,陈炯明兼任第一军军长,辖五个支队;许崇智任第二军军长,辖四个支队;邓铿任总参谋长;并建立起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

自此,粤军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暂时避开了桂系的锋芒,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应该说,当时的陈炯明,富有一定的革新理想,他致力于刷新政治计划,兴办学校,提倡新学,推广新文化,开办新闽学书局。

孙中山对陈炯明给予极大的资助,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许崇智、戴季陶等前往漳州,协助陈炯明工作。

陈炯明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终于使其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顿时,僻居一隅的漳州,名声大振,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的中心。

薛岳亲身经历新政带来的新气象,心中涌动着投身时代大潮的理想。

然而,福建毕竟不是广东。

薛岳内心还是十分期待能随粤军打回广东,以求大发展。

其实,这也是粤军上下官兵的共同心态。

转眼到了1920年夏季,田里的庄稼一片泛黄。

孙中山见驻广东的滇、桂军阀为争夺兵权而发生内讧,机会成熟,马上敦促陈炯明率军队回粤讨伐桂军。

在这种形势下,陈炯明于7月16日在漳州举行回粤誓师大会,指挥粤军兵分三路,向广州方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