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的薛岳(左)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中)及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梁华盛(右)在一起然而,薛岳这次到长沙,再也不见天心阁了。
那阁楼已随那场文夕大火灰飞烟灭,化为一片废墟。
此时,凭高远眺,只见整个长沙一片焦土瓦砾,让人一阵阵揪心的痛。
城毁了,但威胁仍时刻存在。
南昌失守,日军下一个打击的目标自然是长沙。
问题是中国军队怎么办?是弃还是守?蒋介石对能否守住长沙一直没信心。
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本是中国的谷仓,他深知日军为要以战养战,攻略长沙只是迟早的问题,但长沙位于平原丘陵地带,在地理上,没有高山峻岭天然之屏障,因此自古便有四战之地的称谓。
所谓四战之地,也就是四面受敌的意思。
当日军动作频频之时,蒋介石曾于1939年4月15日致电薛岳、陈诚: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JP2〗作先放弃长沙,待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其致命打击之反攻。
〖JP〗薛岳对弃守长沙不以为然,南昌已丢了,再丢长沙,还要中国军人何用?何况他还身兼湖南省主席,当他从南浔赶到长沙来上任时,摆在他眼前的这座省会名城已是形同废墟,一片凄凉。
刚经历如此大火之劫的长沙城如果再让日本鬼子糟蹋,岂不是雪上加霜?从理性分析,长沙也不能轻言放弃。
武汉会战后,日军前锋直抵岳阳,湖南成为遏制日军、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地带;而且湖南向为中国中南部的鱼米之乡,又是坚持持久抗战仰赖的产粮基地和原料基地,其得失关系巨大。
曾指挥长沙会战的薛岳将军当然薛岳的任务也重,他的老对手冈村宁次的十一军是日军中国派遣军中机动性最强的野战部队,其任务就是专门对付中国军队精锐的。
两强相遇,必有一场恶斗!薛岳早在北伐时就在湘赣打过仗,非常熟悉这一带的地形,站在地图边,这里的山山水水就自然浮现在眼前。
日军由武汉南下,必然经湘北。
湘北的地形是河流纵横,群山环绕;南高北低,恰如一个畚箕。
洞庭湖居中,湘、资、沅、澧四水及浏阳、新墙、汨罗、捞刀河等河流,纵横形成天然屏障。
湘北除了水就是山,这里有幕阜山和湘赣交界的九岭山、罗霄山、万祥山,它们一般都在海拔1600至2000米。
薛岳觉得,这些复杂的地形是天然的山水防线,大大限制了机械化占优势的日军的行动,使其优势无法发挥,只能与中国军队面对面作战。
根据南昌会战中日军所显示火力和官兵素质优于我方的情况,薛岳认为,不宜在第一线与敌决战,应实施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思想,即利用湘北有利地形修筑数道防御工事,如敌进攻,则利用已设阵地,予敌消耗后,即有计划地向长沙和东面的幕阜山、九岭山转移;待敌进到长沙附近时,我集中大量预备队与敌决战,退到幕阜山、九岭山一带之部队亦同时攻击其侧后,打破日军攻击第一、包围第一的战术,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