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初时并没有直接参加东征部队,只是在后方师部负责参谋工作。
当时粤军一师分为两部分参战,陈铭枢的第一旅参加东征;陈济棠的第二旅、黄镇球的补充团和一旅的蔡廷锴营则奉命开赴广西,支持李宗仁的新桂军。
薛岳从中协调指挥两支队伍,做好后勤保障。
当东征前方告急时,薛岳再次离开粤军第一师,升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十四团团长,奉命率十四团赶往兴宁,阻击从赣边南下增援东江的叛军林虎部。
3月11日夜,阴云密布。
薛岳率部赶到兴宁北部的合水,正好挡住叛军中最为精锐的林虎部。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两军恶战半天,林虎这只虎,终于难敌薛岳这只虎,被迫向平远方向败退。
薛岳以胜军之势,紧咬不放。
13日夜,薛岳借着浓重的黑幕,夜袭叛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仓皇北逃。
正是雨天,春雨绵绵,山路崎岖,泥泞难行。
有军官建议,穷寇莫追。
薛岳说,我右翼军正在棉湖一带与敌血战,双方伤亡很大,绝不能让敌援军赶到那里。
现敌不敢与我恋战,正是有利之机。
我们应发扬痛打落水狗精神,把叛军彻底打垮。
18日,在大宗祙,薛岳亲率一支敢死队,手提一挺轻机枪,冒着大雨,向敌军展开猛攻。
敌军没有防备,一时土崩瓦解。
27日,薛岳与党代表贾佃濠自平远将战况电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及汪精卫、蒋介石等:三月十一日,逆军残部由赣边来犯兴宁。
职团由大埔星夜赶到合水,与逆军激战半日,被我击溃,向平远逃走。
十三日,追至东石,被我夜袭。
十八日,追至大宗袜,我又雨袭击,敌伤之数百余人。
我伤亡百余人。
职团获步枪五百余支,驳壳枪二十余支,马匹数十,军用品无数,俘虏四百余名。
现敌一部退往福建,一部退往江西,敌之将官,俱已退往香港、上海。
蒋介石大喜过望,通电嘉奖薛岳部。
正当东征军乘胜前进时,4月5日清明节这天晚上,大雨滂沱,薛岳突然接到张民达的副官打来的电话报告说,张民达师长溺水身亡。
他听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次东征,张民达所率的第二师屡立战功,他被任命为梅州绥靖督办。
3月底,张民达追击敌人于粤赣边,驻节蕉岭时,刘震寰、杨希闵开始在广州策划叛乱(公开叛变在6月),企图夺取大元帅直辖之石井兵工厂,情势紧急。
许崇智急电促张民达赴汕头商议军事。
正在梅州老家设宴庆祝新居逸庐落成的张民达,于4月5日上午,冒大雨从松口坐船去汕头。
由于水涨湍急,行至潮州湘子桥时翻船遇难。
薛岳闻此噩耗,悲痛不已,含泪赶赴潮州,参加张民达的葬礼。
回想起与张师长一起战斗的日子,仿佛一切都在眼前……1925年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
8月26日,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政府将所部粤、湘、滇军,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共有六个军,并参照苏联红军模式,设有党代表: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组成;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由原湘军改编;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由滇军改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由粤军第一师扩编而成;第五军军长李福林,由粤军改编;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
薛岳仍留在第一军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十四团团长。
这十四师原为独立旅扩编而成,原旅长冯秩裴升为师长。
从1922年9月参加东路讨贼军,一直到东征。
薛岳作为一线主官带兵打仗,经历了诸多的战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其斗志更为坚定,军事指挥战术日益成熟,成为粤军中一颗熠熠升起的明日之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