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有个预感,这中共南昌起义部队、张发奎部队,以及李济深部队,都出自于老四军,可谓是兄弟部队,三虎相争,必是一场恶战,真可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果然不出所料。
8月30日,前方传来战报。
中共起义部队与黄、钱率领的粤桂联军在江西会昌展开恶战,双方伤亡极大,黄、钱部队不敌而退。
9月18日,起义部队转折闽西后,突然沿汀江南下,占领广东的大埔。
李济深连忙飞电陈济棠、薛岳等部到粤东堵截。
薛岳得令后,一边率其新编第二师赶赴粤东,一边打电报给国民党各县政府,要他们报告匪情,防堵共逆。
不料他打给大埔县政府的电报,被刚占领大埔的中共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所得。
刘伯承从电报上得知,薛岳已从几个月前在上海的左派将领走上了反共道路,并且调重兵于河源。
他迅速将这一重要电报向周恩来报告。
9月19日,周恩来赶到大埔,与叶挺、贺龙和刘伯承研究,决定马上派兵,直取三河坝,为拿下潮汕、夺取广州做准备。
三河坝位于汀江、梅江和韩江的会合口,地形险要,三河坝这一地名由此而得。
占领了这个水陆交通枢纽,能后倚闽赣,又能顺利直下潮汕。
由于及时获取薛岳的电报,起义军得以先行一步,轻取三河坝。
在三河坝,起义军做出一个重要分兵决定,让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周士第的第二十五师守卫三河坝,其他大队伍继续进击潮汕。
这个分兵决定,从不利方面看,它分散了起义军的兵力,影响了兵力的集中使用;从积极意义看,它为后来失败的起义军保留了一支生力军,为朱毛井冈山会师、红军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说,陈济棠、薛岳各自率部从广州坐小火车至石龙,然后一路急行军,好不容易赶到兴宁县附近时,接到急报,说中共起义部队占领三河坝后,已顺韩江直取潮汕,长驱200里,分别于9月23、24日,未经战斗就进驻潮州、汕头。
负责守城的王俊的警备旅三个团,竟然不战而退。
薛岳急忙赶到陈济棠师部,商量下一步进军路线。
会商结果,将原拟向梅县方向进军的路线,改为向丰顺汤坑前进,仍由薛岳师居前、陈济棠第十一师居中、第十三师(代师长云瀛桥)殿后,三个师前后连成一线,首尾呼应。
此次临行前,李济深交代给薛岳一个秘密任务,潮汕、梅州一带,一直由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军控制着,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率部北伐后,留下一个潮梅警备司令部,由王俊任司令。
薛岳的任务就是设法逼走王俊,把蒋介石在潮梅一带的势力连根拔掉。
王俊原任第一军一师师长,是薛岳的老上司,但他并不是带兵的料,薛岳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他。
这次起义军南下潮汕,王俊虽有三个团的兵力,却畏于起义军的威名不战而退,真是丢第一军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