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缪培南、薛岳和吴奇伟等联袂通电,表示愿意离开广州,服从蒋中正命令。
紧接着,他们便统率四军五个师的兵力,带着从广州中央银行抢来的银元按计划向东江转移。
此时,南京特委授李济深以全权,返粤整顿局势。
李济深随即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集合潮、汕、闽的粤桂军队进攻第四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
黄绍竑则带着桂军沿西江合攻广州,毫无阻碍地就占领了肇庆、三水、河口。
四军离开广州时,五军军长李福林不仅不肯跟着走,反而临阵倒戈,派代表在河口欢迎桂军,透露了缪培南、薛岳精心制定的作战方案。
黄绍竑大喜,立刻改变桂军的计划和行动,直奔粤东。
1928年1月4日下午,朔风凛冽,万木萧瑟。
四军的先锋部队许志锐的二十六师在龙川县城对岸的窑头水前方高地,与陈铭枢的十一军二十四师黄质腾部遭遇。
许志锐迅速赶赴前线,亲率官兵迎击,不数分钟占据高地。
这时,陈军蔡廷锴部前来增援,与许志锐部展开厮杀。
双方从下午肉搏格斗至深夜,许部因寡不敌众,只好撤退。
缪培南、薛岳见许师遇挫,便在五华县以西、龙川县以东的岐岭设下埋伏,大败包括蔡廷锴部在内的两陈部队。
两陈部队无法支持,向五华、兴宁败走。
四军官兵高喊活捉陈和尚(陈铭枢曾入佛,佛名真如,故有陈和尚之称)生剐陈瘟猪(陈济棠绰号)的口号,以吴奇伟所率的第十二师为主力一路追击。
谁知,黄绍竑的大军已赶到紫金、河源,对四军构成夹击的威胁。
薛岳建议缪培南迅速撤回第十二师,集结全力,先干掉桂军再说。
1月7日,四军第二十五师李汉魂部由惠州进入五华县境,星夜赶向潭下集中;十二师吴奇伟部,教导第一师邓龙光部抵达双头圩;许志锐之二十六师及教导第二师,由黄田改道紫金。
而敌方的陈济棠十一师、黄质腾的二十四师,以及钱大钧部共三万多人,由龙川的老隆,向峻岭、鹤市、丫下圩集中,企图截击第四军,同时桂军黄绍竑部队及第十三师徐景唐部共约二万余人,已抵达惠州,衔尾追击,向紫金的长蒲方面前进,企图夹击第四军。
1月13日,双方在五华县的潭下摆下了决战的阵势。
四军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在一线观察完地形后,回到军部报告说,敌军已占据风门场右侧一带高地,该高地中的马鞍山,高约500米,地势险峻,可俯诸山,为敌军主力的集结点。
我军要取得这次潭下决胜的主动权,必须全力攻占马鞍山。
薛岳仔细分析地图后,点点头说,行,我们以教导一师担任中路,第二十五师担任右翼,第二十六师担任左翼,教二师为总预备队。
1月14日拂晓,总攻击开始。
能否夺下马鞍山是决定此战胜负的关键,许志锐决定以全部兵力争夺马鞍山,无奈是由下向上仰攻,十分困难,官兵们多次冲锋,始终未能接近高峰阵地。
不久,敌又以猛烈炮火反攻。
许志锐目睹情形,赫然震怒,亲率特务连的一排大声高呼冲锋前进,将抵达山顶时,右膊中弹受伤,可是他视死如归,仍督战如常,随后腹部又中一弹,伤及要害。
第二天的清晨,这位勇敢善战的许将军,不幸英年早逝,时年34岁。
许志锐牺牲后,四军上下十分悲痛。
薛岳亲自上前线,发动全面进攻,历时两昼夜,双方都死亡七八千人,其中,教导二师师长黄镇球也负伤。
1月15日,眼见得敌军四面夹攻之势形成,团、营长以下的伤亡很重,如此再战下去,势必两败俱伤,而缪培南、薛岳既无后方,又无地盘,只好以较完整的第十二师殿后,主动撤出潭下。
无奈敌军多路袭来,在龙川贝岭,四军再遭徐、黄所部重创,一蹶不振,由原来的五万余人锐减到两万人。
缪培南、薛岳不得不指挥部队向老龙圩、和平县方向退却,于1月24日退入赣南,旋即取道赣东北上,2月4日到达宁都。
此时,回到南京重新登台的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他见四军因失败退入江西后,立即发来电报把它收入自己的麾下,给予安抚,并令四军开赴皖南。
3月18日,四军乘船至浦口,转赴蚌埠宿州,旋即集中运河车站,正式纳入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战斗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