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22日,薛岳率其中央军八个师及湘军刘建绪部四个师跟着红军进入贵州,经晃县、玉屏、施秉、黄平、镇远等地追击;红军则走余庆、瓮江、息烽,渡乌江至遵义而桐梓。
正是数九腊月,遍地冰霜。
虽然早闻贵州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但这里道路崎岖和贫困状况还是让薛岳倍感意外。
四处是只长石头不生草木的石山,山道崎岖,很少见到公路,山民的房子大都是泥棚房或茅屋。
当地人很少种水稻,种的大部分是玉米和鸦片,尤其是过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衣不蔽体,很多妇女因没有衣穿,躲在房里不敢出来。
薛岳部队从江西一路追来,并没有与红军有正面交锋,只是前卫部队在镇远一带,偶尔和殿后的红五军团相互接触几下,其余全部是送行到贵州的。
用薛岳官兵自嘲的话说就是:一路送行到贵阳,拾马屎,拾烂草鞋,拾到乌江,追,追,追死自己为止等等。
红军也在沿途写下不少标语,如有劳远送了、活捉王家烈,拖死中央军等等,确实打动了薛部官兵的心。
在长追途中,薛岳部队虽未与红军作过战,但人马实力因沿途逃亡、疾病、落伍已减去大半,现如今经过这天下难寻的穷地方,更是士气低落。
悲观厌战的情绪弥漫全军,低层官兵普遍认为这样追下去,不在战场上打死,在路上拖也要拖死。
因而,逃跑的士兵也不少,在四军,连队人数多的七八十人,少的只有四五十人(江西出发时每连有120人左右)。
周浑元纵队的情况,大致也与吴奇伟纵队差不多。
红军进黔后,如虎入猪群,一路扫荡前来。
黔军二十五军虽说有五个师的兵力,沿途也筑碉堡堵截,但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几乎是一触即溃。
现红军已进抵乌江南岸,全黔震动。
薛岳恨恨地骂了一句:这帮‘双枪兵’!1935年1月4日,薛岳抢在桂军前,率部赶到马场坪。
此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命令部队在马场坪附近休息两天,并急电白崇禧制止桂军前进。
薛岳兴高采烈地对前来迎接的六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二纵队指挥官吴奇伟说:我们现在入了半个广西了。
吴奇伟明白这话的意思,指的是桂系财源有一半靠贵州鸦片烟土的税收,现在截断了广西与贵州运输鸦片烟的主要通道,控制了贵州的鸦片税收,就等于占领了半个广西。
吴奇伟比薛岳早两天到马场坪。
他介绍说,前两天,我已与王家烈在重安江会面,商讨下一步军事行动。
为了安抚王家烈,我答应补给黔军一批枪支弹药。
王家烈想让我们中央军布防在黄平、余庆一带,由黔军守卫贵阳。
薛岳哼了一声,说:他想得倒美,无论匪窜何方,本军总以到达贵阳为目的。
不过,当前正是用兵之际,还得安抚一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