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 第一章 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8)

第一章 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8)

2025-03-31 02:15:45

1916年12月,薛岳在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次年春,他与叶挺、邓演达、黄琪翔等一起升入保定陆军学校。

张发奎却因故未能与他一起同上保定军校,薛岳为之感到遗憾。

三、北上保定,百炼成钢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

自1902 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 年 2 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改称陆军大学。

为培养北洋初级军官,遂在保定速成学堂和预备大学堂的基础上,又开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的冬天是寒冷的。

但透彻的寒冷并没有挡住当时许多胸怀宏图抱负的青年对北方这座城市追随的步伐。

建在保定的军事学堂影响了多少心灵,成了多少青年的向往之地?作为保定军校的第六期学生,薛岳满怀希望地跨入这个校园。

在广东来的学生中,叶挺、邓演达、李振球学习工兵科,黄琪翔等进入炮兵科,薛岳则与余汉谋、李汉魂等进入步兵科。

保定军校从组织机构、教学骨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论等方面都仿效德、日等国家的军校,首次改变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取官制度, 设有校长、教育长、副官等。

薛岳进校后才知道,在教育体制上,保定军校形成了一套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新式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

学生一般须接受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陆军军官学校的三级正规教育,尔后才到部队见习,从而受到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

其教学设备比较齐全, 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 不仅早期的武备学堂、速成学堂所不具备, 就是初期的黄埔军校在这方面也不及。

虽然来到新的学习环境,薛岳仍然保持老虎仔那股子韧劲、猛劲,除学好规定的课程外,继续坚持不懈地阅读各种社会科学的书刊,追求进步。

同时,他保持着农村孩子的俭朴品格,喜欢参加各种劳动,自己的衣服鞋袜破了,自己缝补。

为此,有的人讪笑他寒酸,不像个真正的预备军官。

薛岳对此只报以淡然一笑,根本不放在心上。

这种勤俭朴素的作风一直保持到他当将军。

薛岳最喜欢上的一门课是战术作业。

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先由教官讲授基本原理后, 由教官出题,假设一种敌情,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原理,用军用符号在地图上标明敌我态势,绘制成图,由教官审评。

假设敌情从一个连,逐增到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并由单纯的步兵增至骑兵、工兵、炮兵 , 成为混成部队 , 最后到一个师的兵力。

还要定期到野外进行模拟战术演习,巩固学习成果。

后来,薛岳任司令长官时,仍十分重视地图作业。

保定学校这所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军事学堂共办了九期,培养出6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

薛岳所在的军校六期,风云际会,人才济济,同学当中,叶挺、顾祝同、邓演达、黄琪翔、余汉谋、赵博生、郝梦龄、吴奇伟、何柱国、黄镇球、上官云相、韩德勤等人,在中国近现代史均曾惊鸿闪影、大名鼎鼎。

应该说,在保定的三年学习中,薛岳在知识积累和思想成熟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为其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结实基础。

然而,薛岳并没有拿到毕业证就离开学校,他算是肄业生。

这是为什么呢?当年毕业生的出路,不外乎两个:一是到各省军阀处任职,二是南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由于北洋政府日益失却民心,薛岳眼看着军校毕业后就要到北洋军队实习,心中十分不愿意,渴望早日回到南方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工作。

1918年12月,一个暖洋洋的冬日。

孙中山的特使秘密来到军校,暗中召集薛岳等粤籍学生开会,并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控制了北洋政府。

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非常大元帅,积极推动北伐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

恰在这时,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受到军阀的排挤决定辞职。

他将所辖警卫军20个营改编为省长亲军,交给大元帅府管辖。

这样,中山先生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正在招兵买马,希望有作为的年轻学子们加入这支革命队伍。

薛岳等人一听,群情振奋,立即决定随特使南下,到粤东参加革命军。

考察薛岳的求学之路很有意思,他不到七岁便在私塾学习,不满两年,便到乐昌新式小学堂求学;高小尚未毕业,又于1907年到黄埔陆小学习;陆小毕业后间断了几年才继续到武汉陆军学校学习;如今,保定军校尚差半年就可拿到毕业证,他又毅然放弃。

不少同学都为之感到可惜,劝他毕业后再说。

薛岳豪气地说,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报效国家,而不是为了那一纸文凭。

现在,正是中山先生用人之际,我哪有心思在这里苦等?各位同学,我先去探路,明年春,咱们在漳州见!辽阔的华北大地无法留住薛岳对南方的热烈向往,他毅然上路了。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