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 第十一章 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11)

第十一章 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11)

2025-03-31 02:15:46

从1月11日至2月上旬,双方对峙,互相派队游击,没有激烈战斗。

2月上旬,为解雅安之围,薛岳命令一直作为前敌总指挥部总预备队的六十一师进攻飞仙关。

飞仙关是雅安北至芦山、西至天全必经之地,南临雅河,水流湍急,就是严寒水深也在一米左右,渡涉不易。

师长杨步飞命郑武团强渡雅河,向飞仙关攻击,该团兵力尚未展开,团长郑武就带头冲锋,被红军一轮子弹扫来,击伤,经多人抢救未果,淹死在河中。

该师又派出两个主力团,经几小时苦战,拿下了飞仙关,并连夜筑碉,防止红军逆袭。

在各路敌军的联合进攻下,红军处境日见艰难。

三个月的恶战,红军的有生力量消耗过大,得不到补充。

去年9月南下时,红军有八万多人,此时已锐减到四万人,损失近半。

指战员们都意识到:再打下去会把红军损失殆尽。

面对现实,张国焘也承认难以在此与敌长期周旋。

于是,红军制订新计划,于2月15日后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再次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

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一语中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南下是绝路。

后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正确论断。

‘吃一堑,长一智’。

我对毛主席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是经过南下的曲折,才真正认识到的。

同年6月30日,由红二、六军团一路征战,终于在甘孜于红四方面军会师。

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一带胜利会师。

自从红军撤出川西后,蒋介石见薛岳部疲惫不堪,让其整补,未再下令穷追红军的任务。

薛岳率部留在雅安、荥经一带整训,并奉蒋介石之命,修筑川康公路。

是年6月,薛岳完成了雅安环城路线,正准备继续延伸时,发生了两广事变。

他奉命将筑路任务交给川军,自率部离川,镇守贵州。

薛岳率部由江西至甘肃,穷追红军万里,其主要任务是想全剿中央红军主力。

虽然,这万里追踪,薛岳也十分卖力,吃尽了苦头,并给中央红军很大的威胁和杀伤力,然而,历史证明,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蒋介石也承认六年含辛茹苦,未竟全功;薛岳更是把当年未灭共产党作为最大之憾事。

当然,尽管没有剿灭红军,但长追红军,也成了薛岳一生的资本。

后来,薛岳将其随军日记编写成《剿匪纪实》出版。

尾声中留下了书后杂感,写出了他对沿途各省的印象,不妨录之两段:溯余于[民国]二十二年,迄今恰满三年,中经湘黔滇蜀秦陇诸省,大小百数十战,驰驱二万余里,触于耳目,所怀万端。

余自唯戎马半生,尚鲜成就。

谬承委座知遇,使得戮力行阵,数年间所获之知识与经验至夥,古人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笔记之余,窃为私幸。

这一段杂感,确实是薛岳这次长追的最大收获之一,因为这一路走来,他对所经六省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风俗、山川、地理、交通和名胜古迹等,都有调查研究,并有笔记;同时,还结识了不同阶层的人物,这为他指挥抗日大战役、主政黔湘粤省政,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基础。

虽然剿共任务没有完成,但薛岳借长追之机,成功帮助蒋介石完成统一西南的任务。

在红军长征前,西南各省军阀割据一方,蒋介石的中央势力很难插进。

薛岳借追红军之机,堂而皇之地直入大西南,并且调动西南党政军力量共同剿共。

由此,他成功地赶走了王家烈,收编了黔军,完全控制了贵州;与龙云金兰结盟,利用龙云的滇系对付桂系;统一收编了川军,压制了刘湘,扶持了杨森等新川军将领,中央的影响直接到达边陲。

这正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而且客观上也为抗日战争时期把大西南作为大后方打下了基础。

蒋介石曾在自己的反省录中写道:川、滇、黔因此而统一,完全入于中央范围之中,国家地位与世隔绝民族基础,皆能因此巩固。

([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