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5)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5)

2025-03-31 02:15:46

10月14日,薛岳得到战报,日军第九师团一个旅、近卫师团一个旅以桥亭宅、顿悟寺至陈家行一带为进攻重点,企图中央突破,原守阵地的国军三十二师不敌,几乎被歼。

薛岳深呼一口气,镇定下来,抓起电话,急令刚从后方赶来的二十军军长杨森率其一三三师、一三四师接防,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

二十军是川军的主力,军长杨森很清楚薛岳的打法,他速命一三四师第八○四团团长向文彬率部首先出击。

向文彬二话不说,亲带两个营的兵力摸黑冲杀,与日军激战至午夜,阵地被夺回,但付出了很大牺牲,两个营的兵力只剩下一个连大约120多人,营、连、排长大部分已经牺牲。

与此同时,第八○二团团长林相侯紧跟着率部进入蕴藻浜阵地。

第二天,日军集中飞机、炮火,向林部阵地猛攻,林相侯舍生忘死,战斗在第一线,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壮烈殉国。

全团伤亡亦大,只剩一个营约200余人。

10月21日,薛岳听到二十军首战告捷甚感欣慰,当了解到该军坚守阵地七昼夜、已伤亡7000余人后,命令杨森部撤出阵地,交国军二十一集团军接防。

杨森带二十军撤到南翔整补时,见原来两个师的队伍只能编成两个旅,不禁十分伤感,他列队朝天鸣枪,向阵亡的官兵表示沉重的哀悼。

就这样,在薛岳的指挥下,十九集团军将士们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绝对优势的日军,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意志给侵略者予以重创。

薛岳后来在回忆淞沪会战时写道:筹策部署,昼夜弗辍,弹雨硝烟,震耳障目;而历年积愤,一旦获舒,鼓舞欢欣,再接再厉。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恼羞成怒,命令其第九师团倾尽全力由吴淞向西进攻。

然而,日第九师团与薛岳部经过20天的血战,至10月18日,在付出了很大伤亡的代价下,才攻占蕴藻浜沿岸的陈家行,20天之内仅前进了约15公里。

薛岳按照寸土必战,节节死战的原则,在坚守中把握着战机,经过与日军一个多月的血战,渐渐熟悉了敌人的打法,开始摸索应对之术。

三、撤退遭袭,大难不死整个形势对中国军队不利。

9月30日,日军在上海的兵力猛增至20万人以上,并发起总攻击。

10月25日,大场失守。

国军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在守卫大场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但他仍以大场之失为耻,举枪自戕。

闸北、江湾、庙行等地守军因大场之失,其侧背已受严重威胁。

蒋介石为避免全军覆没,决定将守军主力移至苏州河南岸至小南翔阵地。

同时,撤销了中央作战军,将正面部队划分为左、右两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和张发奎指挥。

左翼作战军指挥第十五、第十九、第二十一这三个集团军,将第九集团军划归右翼作战军。

新、旧交替,不免影响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