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会死人的。
这个道理,王利在二十年前就懂,当第一次拿起枪,浑身蜷缩在战壕中,缩缩抖,身上的冷汗,浸透了厚实的棉袄,他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热武器下,生命的脆弱,让他惊恐不已。
但王利绝对想不到,在榆树,1纵的伤亡会这么大。
全面攻击起后,两万多进攻部队,花了三天时间,仅仅不过是将榆树的外围阵地全部清理了出来,并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
而日军守敌也不到四千人。
这已经不是一个教训就能够抹平的,攻击不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曾一阳被迫从后方抵达前线,接受全面指挥。
王利面临的,自己如何去指挥部解释。
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伤亡本来就放在明面上,处分倒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办法。
但要是处分能够让那些牺牲的战士,重新活过来,他倒是宁愿背负,甚至撤职也行。
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人死不能重生。
或许,等待王利的将是曾一阳的雷霆之怒,还有战士们怨恨的眼神。
三天的进攻下来,日军的丧亡也不小,至少王利有把握,日军至少也伤亡了一千多人。
但守卫榆树的日军,拥有充足的弹药,足够的粮食,也不缺少水源。
按照日军的补给配备,即便日军还没有增援部队抵达,榆树守军也能再坚持4天以上。
这还是没有将日军在榆树的仓库中储存的弹药和粮食算进去的结果,要是将这些都算进去,日军甚至能够坚持一个月也说不准。
毕竟照着这样的伤亡下去,1纵再进攻3天,也将后继无力。
司令员,这次的责任不应该你承担。
我也有责任,情报上出现了误差,即便长要处分,也请求处分我。
正在王利心神不宁的时候,参谋长胡修荃站了出来。
他已经接到了命令,将代理王利指挥前线作战,等待野司的新命令。
糊涂作战不利,责任在我。
我要是被撤职,1纵还让谁去带?难道让政委一个人,指挥部队作战,还要管着一大摊子事?走出前沿指挥所,还能清晰的看到不远处,炮火炸起的烟尘和火光。
说心情不沉重,这话绝对是假的。
但已经不是战役前的准备阶段了,部队扑上去了,当指挥员的有时候也会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一场场冲锋下来,倒在攻击路上的战士数不胜数,在白天太阳暴晒,整个战场都弥漫着尸体的腥臭味。
骑上马,王利的脑袋晕晕沉沉的。
八月的天气,一如既往的闷热,热浪顺着大地蔓延在狂野中。
看着一队队从前线退下来的战士,不少战士身上都绑着绷带,败军之将,这让打惯了胜仗的王利,心情越来越压抑。
抓着马鞭的右手,忍不住青筋厚起。
内疚,亏欠……种种滋味,在心中沉淀,让王利有种透不过起来的憋屈。
鲁西战役,长城血战,奇袭宝宁,他都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中。
但最后,胜利了,离别的悲情,被胜利的喜悦给冲淡了。
可这一次不同,王利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部队猛攻三天,却对日军的一个守备联队毫无办法,这让他怎么去面对那些战士的亲人司令员,您让我们团再冲一次吧我保证攻入榆林……司令员……是啊司令员,我们团还有4个连还保持完整,攻击一天都没问题。
保证拿下西城,为大部队总攻争取时间遇到这种情况,王利也不能坐视不管,从马上跳下来。
眼前的这个团长,他认识,作为主力攻击团,罗富友的3团伤亡最大。
整个团伤亡过半,如果再打下去,这个团就要散架了。
这也是胡修荃建议,才将这个团从前线撤下来。
王利本以为,战士们会对他有意见。
但没有想到,部队已经打成这样了,战士们还情愿,要上前线。
同志们,我很欣慰,你们的斗志没有被凶恶的敌人给吓倒。
我也很庆幸,能够有你们这样,勇敢而不畏艰险的战士,为抗击侵略者而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我坚信,只要有你们在,小鬼子想霸占中国的奸计就不会得逞。
当了两年的司令员,王利也今非昔比。
正因为作战艰难,所以,部队的士气尤为重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小鬼子赶出去团长钱明,虽然脑袋上围着纱布,早就被汗渍,烟尘还有泥土给混染的白纱布,已经变得灰不溜秋,一团黑紫色的血迹,在其中若隐若现。
不过,看上还非常精神,眼睛有些充血,有些骇人。
但这种眼神,对敌人,是最好的威慑。
钱明才拦住了王利,并不是为了请战这么简单。
王利一边走,一边安慰周围的战士,受伤的,让他们安心休养;没有伤的,鼓励他们勤加苦练,争取下次遇到鬼子的时候,打出威风来,成为人们的功臣。
渐渐的王利也现,周围的战士,一个个都精神了不少。
原本黯淡的眼神,也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这是一个好兆头,钱明陪着王利走到了队伍的前面,见周围没人,王利才将脸上自信的笑容隐藏起来,脸色有些落寞。
这也是他此时心情,很沉重,本来想要宽慰部下几句的,却有些难以开口。
司令员,这不怪你。
原本应该是被安慰的对象,这时候,钱明却反常的安慰起王利来了。
曾一阳来前线的事,钱明并不知道。
他也不知道,王利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会功夫,正是寝食难安的时候。
听到部下安慰的话,王利的眼眶有些湿润,鼻子酸,他昂起头,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良久,王利才控制住了情绪:钱明,说真话,难道你和战士们都没有怨过我?钱明诧异的看了一眼王利,一开始还不明白,司令员为什么漫无目的的说这样的话。
这可是上级和部下之间谈话的大忌,现在1纵攻击不顺,但还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王利突然说出败军之将才会说的话,自然让钱明无法理解。
可细想一下,钱明明白,部队伤亡大,战斗难打,进展不顺。
如果说要让一个人负责的话,只能是王利,因为他是司令员,是战场上,两万多大军的指挥者。
能够覆灭关东军精锐11师团的1纵,在一个小小的榆树面前,却倒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王利的心态出现了失衡。
是小鬼子太阴险了我们这么也想不到,鬼子会在第一时间,就固守城池,并连夜建造工事。
这和我们以前遇到的鬼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鬼子打仗很少防守,他们信奉的是用进攻来代替防守。
所以,鬼子作战中,长途奔袭,迂回包抄,才是最常见的战术,没想到,我们遇到的是一直铁乌龟。
钱明的话,一半是牢骚,一半是不解。
这不是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侦察不到位。
时间太紧,部队几乎拉上去就打,一头撞上了鬼子准备好的工事上。
王利感叹道。
鬼子的工事是牢固,但从我们夺下的工事来看,鬼子的工事也是近几天才开始建造的,都是就地取材,不少都是房梁,可见构建匆忙。
有可能榆树的鬼子接到的命令就是死守,这仗要是这么下去,还真不好办。
这里跟本就不缺木材,不少工事,6o迫击炮打上去,就是挠痒痒。
82迫击炮打上去也不见效果,几乎都快赶上了钢筋水泥的工事了,要是纵队有重炮就好了。
钱明附和道。
重炮的威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在日军中,这样的部队,也不多。
整个关东军,也只有4个重炮联队,总攻也不过一百多门。
15o口径的榴弹炮,一炮弹,就重达五十公斤,钻进土层,能够炸出个池塘来。
不过,王利也知道,这不可能。
野司也只有两门这样的炮,还是老式的苏联货。
都布置在松花江河防上,就是为了将水道截断,让鬼子无法利用松花江上的航运便利,随随便便就攻击解放区腹地。
给你个任务,回去之后,安抚战士。
绝不能让士气降下来,另外我给你一个任务,将战场上遇到的攻击困难都总结出来。
战斗结束后,纵队开总结会的时候,团一级以上的军官,一起总结,将来再遇到攻坚战,该什么打是,司令员。
目送着钱明渐渐远去,王利也骑上了马。
战斗还将继续,日军的反常行为,对1纵非常不利。
表面上看,日军是被迫摆出的守势,但王利却不这么想,事实上,部队无法第一时间攻下舒兰,就已经是给他提醒了。
守卫舒兰城的可是日军第4联队,在整个日军中,也算是数得着的精锐部队。
连第4联队都在作战一开始,就摆出防御态势。
王利开始开以为,因为是夜间仓促应战,第4联队的无法掌握周围情况,采取谨慎的应对,也可以理解。
从昨天开始,王利就一直在想,日军固守,是有原因的,可能整个滨海线上,日军守备部队,都会采用这种战术。
而他坐拥数万大军,难道连一个日军的联队都打不下来?大意,绝对是大意才造成的,想到此处,王利就恨不得打自己两下才甘心。
再长的路程,也会有赶到的时候。
王利抵达野司指挥部的时候,碰巧遇上神色疲倦的刘先河。
整个战役,包括后勤运输,动员支前小队,动群众的工作,都是在刘先河的工作。
不但白天忙碌,连晚上,都不得安宁,运输队在白天很容易被鬼子的侦察机现,所以大都在夜晚行动。
整个人都是连轴转,一天能够睡上两三个小时,已经算是不错了。
长——刘先河是王利的老上级,现在野战军的副政委,自然担的起纵队司令的敬礼。
抬头现,原来是老部下。
刘先河压低声音厉声问:怎么回事?两万多主力部队,连鬼子的一个联队都拿不下来。
你这个司令员怎么当的?长,我……我……什么我说你几句还觉得委屈了?不是,长。
部队连夜从舒兰行动到榆树的时候,部队侦察不到位,那里想到,在城边上,鬼子竟然连夜构建了牢固的工事……我请求处分……一千、一万个理由,都抵消不了战斗不利的结果。
王利本想着解释几句,但想到路上看到的那些战死沙场,那些受伤他的战士和指战员们,所有的委屈都没有了。
本想解释几句,日军突然改变作战习惯,让1纵措手不及,可再解释,又有什么用呢?有委屈找曾总说去在,你要是说得通,算你小子运气。
刘先河没好气的说着,一直以来,王利都是军中的一员勇将。
没想到,一次攻坚战,就让他碰了一鼻子的灰,连带着整个哈东的局势,陡转直下。
我马上去见曾总……先去休息一下,曾总去前线勘察地形了。
估计晚上就能回来。
这怎么行?不能让曾总去前线啊王利大声急道,战场上空,日军时常会有战斗机和侦察机出现。
侦察机倒还好一些,飞机上就两挺机枪,对地面上的杀伤不大。
但日军的战斗机,不少在飞腹上绑上了炸弹,俯冲下来,投弹极准。
要是出个差池,王利想都不敢想,造成的后果。
嚷什么嚷?他那个脾气,谁能拦得住他?刘先河也是一肚子火气,虽是对着王利大吼,但连王利也听出来了,刘先河肯定是拦不住曾一阳,才心火直冒,这不,终于找到了一个泄口。
王利心神不宁的被安置在了一个帐篷中,从中午一直到天黑,他都是在自责中渡过的。
面前,摆放的饭盒,他连动的心思都没有。
深怕听到一丁点对曾一阳不利的消息。
每次有战马进入司令部周围,他都会站起来,去看看,是否是曾一阳平安回来。
时间间隔的越久,王利的内心就越焦急。
渐渐的天黑了下来,王利胸口越来越沉重,就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住似地。
突然,一队战马铁蹄叩响大地的沉闷声,从远处传来……。
.。